(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印尼调研反馈,以跨时代眼光看发展,以长期主义立潮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印尼调研为期4天,共调研21家公司,其中9家是消费领域公司,涵盖纯本地、国内背景本地起家和国内品牌出海的多元化背景,汇聚品牌、渠道和平台的全方位视角。
本次印尼调研行程为期4天(10月28日至10月31日),拜访了雅加达和万隆的多家消费领域公司,并就东南亚和印尼消费市场情况,以及各行业发展历程和前景做了深入交流。所拜访公司中,土生土长的当地公司包括印尼按需服务TOP2巨头GOTO,和印尼乃至东南亚TOP1零售渠道商Alfamart;国内背景的当地公司包括印尼3C数码配件TOP1品牌商WOOK,长保面包TOP1品牌商AOKA,冰激凌TOP1品牌商艾雪和现磨咖啡连锁TOP4品牌TOMOROCoffee;国内出海品牌包括OPPO,名创优品和格力,也都是当地各自细分领域领导者。
印尼产业发展与中国有10-20年差距,中游市场、中端价格带和2B&2C金融服务有较大机会。
印尼渡过亚洲金融危机后至今的二十余年间,GDP实际增速常年维持在5%以上。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23年印尼人均GDP为4941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69美元,均约相当于中国2010-11年水平。调研过程中,公司也普遍反馈各行业无论从渗透率、产品或发展模式都和中国10-20年前有诸多相似之处;并普遍认为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后,受益于国内部分供应链转移,印尼经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未来各行业发展潜力和机遇无限。从产业格局角度,印尼上游资源丰富,下游消费市场庞大,但中游制造业相对薄弱,中资企业机会巨大。从行业竞争角度,受殖民历史和较早全球化影响,印尼国际品牌聚集,西方文化浓厚,贫富差距较大,消费品牌集中在价格带高低两端,当地中产阶级的扩大将为中端品牌的发展创造大量机会。从衍生需求角度,2C端看,印尼人储蓄意识不强,偏好超前消费,根据Euromonitor数据,印尼2023年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91%,远高于中国的61%,小贷企业在当地仍有机会;2B端看,当地企业贷款利率高,中资企业的资金需求仍有缺口。
印尼电商渠道在高速增长,但街边摊和便利店仍是广大下沉区域的主要零售渠道。
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23年印尼零售市场中传统/现代/电商/其他渠道各占约37%/30%/32%/1%,其中电商渠道增速最快,2018-2023年复合增速约38%。TikTok完成对Tokopedia75%股份收购后,二者整合的新平台有望在短时间内跃升为印尼最大的电商渠道。然而电商渠道在印尼并非普适,一是因为物流成本较高,二是因为电商平台服务费率近期有所提升,品牌需要更高的终端售价才能使模型成立。线下渠道方面,雅加达等印尼大城市不乏优质的高端商场,以及依托商场开设的超市和大卖场,但要真正实现触达全印尼消费者,只能依靠Alfamart和Indomaret两大便利店巨头,以及数以百万计的街边商铺。前者适合已在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后者“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适用性更广,但由于其地理分散、价格敏感、账期较长且合规困难等原因,本地相对成功的创业品牌普遍采用自建多级经销体系的方式实现覆盖,这也往往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本地化是出海印尼关键,中资企业照搬国内经验成功率不高。
中资企业出海不能照搬国内经验,无论产品、渠道还是品牌建设都应因地制宜,以本地化为中心发展组织、产品、营销、供应链等体系。此外,就与各公司交流反馈,中资企业水土不服多发于(1)宗教: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宗教是不可触犯的红线,宗教行为会影响当地企业运营和消费行为习惯,也能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2)政府关系:印尼政府对外资企业管控日渐严格,对中国公司促进当地就业、科技和环保等方面发展有要求,只有发展依法依规,坚持长期主义才能实现双赢。(3)基础设施:印尼交通基建落后,全国缺少成规模的铁路货运网络,岛间基本靠船运,岛内基本靠公路。同时,印尼工业电力供应基建相对落后,工厂建设需要提前和当地电力部门协调,也要自备发电机以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