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招商银行《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得失考:聪明人是如何犯错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研究日本的报告已经不胜枚举,但更多是从泡沫产生前的角度去分析,提出要避免产生泡沫的政策建议,但对于泡沫破裂后日本政策应对的得失,分析相对较少。我们通过复盘日本的经验得失,力图弄清那些经验丰富、智慧过人的政策制定者们,为何没能挽救陷入泥潭的日本经济?期间日本的资本市场又表现如何?希望达到“知日”以“鉴今”的目的。
回顾日本三十年:初期(1991-2000年):货币和财政政策扩张,并持续加力,但两种政策节奏阶段性错位。这一阶段里,尽管宏观政策在持续发力,但取得的效果并不如意,经济趋势性回落,仅有阶段性回升,主要资产价格(股价、房价、地价)也持续下跌。中期(2001-2012年):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力,但空间明显受到了限制。这一阶段里,受到全球经济修复和日本国内宏观政策的托举,经济表现略有好转,但遗憾的是主要资产价格(股价、房价、地价)持续低迷。后期(2013-2019年):为提振低迷了二十年的社会信心,日本政府积极拓展政策空间,推出“三支利箭”。在更强的政策托举下,2013-2019年经济逐步修复,同时主要资产价格(股价、房价、地价)逐步回升。
复盘与思考:回头看,在最初的十余年(1991-2000)政策效果不甚理想,日本政策存在失误,也有时代局限,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僵化遵循泰勒规则,降息速度偏慢;二是财政政策出台迟缓、效率低下,中途反复;三是宏观政策各自为政,出现合成谬误;四是政策空间初期透支,导致中期乏力。
到中期(2001-2012年)和后期(2013-2019年),日本政府汲取前期的经验,改进了政策思路,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提高了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对经济进行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激发了市场活力。
向前望,日本经验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应该避免政策合成谬误,加强总量政策的一致性;二是更加积极和高效的财政政策,才能使财政货币总量政策更有效;三是要避免资产价格过快收缩导致资产负债表衰退;四是经济改革措施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