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招商银行《美联储的困境:对海外股市“黑色星期一”的思考》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8月5日,亚太及欧美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美股三大指数全面收跌,日经指数跌超12%。从直接诱因看,7月美国就业数据不及预期引发衰退交易,叠加美日利差快速收窄使得套息交易逆转,全球资金风险偏好非线性恶化,导致美日股市共振恐慌式下行。幸运的是,同日公布的7月美国服务业PMI超出市场预期,遏制了衰退交易进一步发酵。两天后,日央行副行长内田真一表态不会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继续加息,限制了套息交易逆转进一步恶化。目前全球股市在大幅反弹后已趋于稳定。
回溯过往,在美国最近的几次主要经济衰退中,金融拐点均领先于经济拐点,1990储贷危机、2001互联网泡沫和2007次贷危机均是如此。金融到经济的传导,主要通过市场主体的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呼吸”,最终将决定宏观经济的起落。历史经验显示,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带来的财富缩水,均会导致美国居民与企业部门经济行为的非线性收缩,进而导致经济形势的非线性恶化。聚焦当下,美国“股楼双牛”已经持续一年半之久,很大程度上对冲了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影响,使得美国经济出现“短缺的繁荣”。但随着资本市场转熊风险逐步浮出水面,金融领先经济的经验法则或再度显效。
7月美国就业市场非线性转冷,很大程度可归因于同期美股的见顶回落。一个证据是,对资本市场高度敏感的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就业出现显著收缩。经济转弱迹象导致美股回落,进而导致经济进一步转冷,引发的衰退预期又会带来美股新一轮的下跌,或引发恶性循环。
前瞻地看,美联储决策或陷入更深的困境。当前金融市场的高估值和高杠杆极度放大了经济政治因素的波动,已对美国金融条件和实体经济运行造成了显著冲击。若美联储政策利率居高不下,资本市场下行可能与高利率共振,产生金融紧缩与经济下行的反馈螺旋。若美联储提早开启“预防式降息”,美股或重回景气,但政策宽松可能只能在短期内掩盖矛盾,而非真正解决问题,系统性金融风险反而有可能进一步上行。
美股“七巨头”(Magnificent Seven)近期明显回调,指向投资者们已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底层逻辑有所怀疑。一旦资本市场找到更多证据,人工智能革命可能演化为“互联网泡沫2.0”,美联储政策利率或再度随之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