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信托收盘价估值整改点评:估值方法再度趋严,理财迎“真净值化”时代》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华北地区有金融监管部门通知部分信托公司,禁止信托公司在与银行理财合作的过程中提供“收盘价估值”服务。这也是监管通知中首次直接提及“收盘价估值”这个新型估值模式。
收盘价计价“漏洞”:部分上交所非活跃债券的收盘价长期不变
交易所债券均需使用市值法估值,即中证或收盘价估值。按交易市场分类,债券可分为银行间债券、交易所债券。根据2019年8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核算估值指引(征求意见稿)》,交易所债券建议采用中证估值,但管理人也可酌情采用收盘价估值。当时虽提及ABS/ABN/MBS/私募债由于“其交易不活跃,未来的现金流也难以确认,可按成本估值”,但后来2021年6月发布的《理财产品估值操作指南》已删除此条,故交易所债券允许用市值法估值,包括中证或收盘价估值,而非摊余成本法或成本估值。
由于系统原因,上交所部分债券的收盘价长期不变,成为估值“漏洞”之一。由于交易系统的不同,一些上交所非活跃债券的收盘价长期保持在100元不变。以某上交所债券“22东港01”为例:其中证估值净价在2022年11月债市赎回潮中下降较快,但其收盘价始终显示为100元。我们统计发现,截至2024-07-26,上交所固收平台共有30477只债券,其中连续5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为100元的债券共22430只,占比约74%,数量最多的三类债券为:地方政府债(10196只)>私募债(7761只)>证监会主管ABS(1736只)。意味着理财或许是出于使用收盘价估值目的,而有意选择某些上交所债券进行投资。
理财为何通过信托进行收盘价估值?因为信托具有一定的监管红利,对于估值方法的选择主观性较强,所以利用收盘价估值隐藏真实的净值后,便可帮助理财拉久期、做下沉,同时做到高收益+低波动。
初步测算:全市场理财持有的上交所债券约1.9万亿元
以某理财子产品为例,通过对比其披露的近几个季度前十持仓,可以发现该产品通过信托主要投资二级资本债和PPN(银行间)、证监会主管ABS(上交所)。2024Q1末全市场理财前十持仓中,我们统计发现上交所债券规模约占6.4%,若以此比例模拟全部持仓,并以全市场规模为30万亿元为基准,可测算得到全市场理财持有的上交所债券规模约1.9万亿元。其中涉及收盘价估值的部分债券,后续或迎来整改压力。
理财或迎“真净值化”时代,部分上交所债券有一定减配压力
对理财产品:继6月某地监管叫停“平滑信托”机制后,此次又叫停了信托收盘价估值,后续全国有望拉平监管,理财净值波动或有加大。估值红利消失后,信托无法配合理财拉久期和沉信用,或拖累理财产品后续的收益率表现。
对债券:上交所债券的估值优势明显减弱,一些期限较长、信用较为下沉的上交所债券或有一定的减配压力。
投资建议:
监管严堵理财估值漏洞,更注重“质”而非“量”,未来国有行或趋向大众理财和普惠理财,客群优势明显、销售渠道多元的银行仍将受益,受益标的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测算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