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万联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快评报告:DRGDIP2.0版分组方案发布,改革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7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召开DRG/DIP2.0版分组方案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原则上2024年新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直接使用2.0版分组,已经开展的应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切换准备工作,提高支付方式规范统一性。在确保DRG核心分组和DIP病种库分组规则全国一致的基础上,各地可结合实际调整本地细分组和病种。
投资要点:
2.0版本发布背景:截至2023年底,全国超九成的统筹地区已经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改革对促进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部分地方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反映现行分组不够精准、不够贴近临床等问题,希望国家对分组进行动态调整。在此背景下,国家医保局对分组进行动态调整,形成了2.0版分组方案。
病种分组更精准。国家医保局通过医保信息平台收集医疗机构真实历史数据,其中DRG收集2020年以来78个城市的5371万条病例数据,DIP收集91个城市的4787万条病例数据,形成基础数据库。经过统计学专家的统计分析,依托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等开展几十场临床论证,广泛征求并吸收卫生健康部门、财政部门、地方医保部门、医疗机构的意见建议,形成了2.0版分组方案。
特例单议。对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耗新技术使用、复杂危重症或多学科联合诊疗等不适合按DRG/DIP标准支付的病例,医疗机构可自主申报特例单议,医保经办机构按季度或月组织专家审核评议,申报数量原则上为DRG出院总病例的5%或DIP出院总病例的5‰以内。
提升结算清算水平,减轻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医疗机构不得将DRG/DIP病组(病种)支付标准作为限额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或与绩效分配指标挂钩。全面清理应付未付费用,今年9月底前对2023年以前按照协议约定应付未付的医保基金开展全面清理。探索将异地就医费用纳入DRG/DIP管理范畴。
投资建议:2024年是《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DRG/DIP改革帮助医疗机构优化收入结构、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深化推动医疗服务合理定价,有助于提高医疗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可持续性,促进创新医药临床应用。建议关注政策受益的具有集采优势的药品和器械、临床价值高的新药耗新技术、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医疗服务机构、中医药院外市场。
风险因素:改革进展不达预期、改革成效不达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