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晨会纪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宏观策略
宏观点评20240722:7天逆回购和LPR利率双降背后的深意?
央行逆周期货币政策接连发力,呵护经济的同时,完善新一轮货币政策框架的意图“呼之欲出”。不仅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时隔11个月以来再次下调至1.7%,LPR利率也紧随其后,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调10个基点至3.35%和3.85%。货币政策“组合拳”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呵护的决心。但在利率双降的背后,我们更能看出央行对新一轮货币政策框架的“构图”:7天逆回购利率政策属性强化、MLF对LPR利率的参考作用有所下降。风险提示:政策出台节奏及项目落地放缓导致经济复苏偏慢;海外经济体提前显著进入衰退,国内出口超预期萎缩。
固收金工
固收点评20240722:降息叠加减免MLF质押品将令曲线陡峭化
降息后,受资金面影响更大的短端债券更受益,加之央行此前创设了临时正逆回购和借券卖债等新工具,预计长端收益率的下行幅度将有所克制,从而引导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今日央行发出的另一份公告也值得关注,“为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缓解债市供求压力,自本月起,有出售中长期债券需求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参与机构,可申请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MLF质押品多为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阶段性减免意味着质押券解冻,银行手中可出借给银行的债券规模将有所增加,截至2024年6月,MLF余额为70730亿元,假设其中60%的质押品为国债,则规模约为42000亿元,假设其中20%为10年期以上国债,则规模约为8000亿元,后续需要关注央行是否会进行借入卖出国债落地的公告。但需要强调的是,从长期来看,为了维稳经济,10BP的降息幅度或许还不够充分,我国当前仍处于降息周期中,因此无论短债和长债都没有出现超预期回调的风险。
固收深度报告20240722:绿色债券专题报告之十二:“绿”与“非绿”,如何选择?—再审绿色信用债机遇与挑战
投资者或可将绿色信用债选作底仓布局,同时择优增配非绿信用债,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力求压降组合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有效控制回撤波动,另一方面挖掘机会增厚组合收益,凭借二者各自的优劣不同扬长避短,协力提高组合的收益风险性价比。风险提示:绿色债券政策调整;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债市超预期波动。
固收周报20240721:央行加大公开市场净投放与降息间的联系
本周(2024.7.15-7.21),央行在公开市场加大净投放,是否意味着降息宽松政策将推迟?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了11830亿元逆回购和1000亿元MLF操作,同时有100亿元逆回购和1030亿元MLF到期,净投放量达到11700亿元,创下6月以来单周净投放新高。对此,我们认为这是央行为了对冲缴税大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并非“大水漫灌”的表现。由于部分税种需按季缴纳,包括7月在内的跨季度首月通常为“缴税大月”。从税收收入看,每年4月、7月、10月的税收收入规模通常显著高于当年其他月份。2019-2022年3-12月各月的税收收入当月平均值为11065、16012、13828、14747、17153、10053、10777、16694、9235和10623亿元,此次在7月税期加大公开市场净投放也在预期之中。加大公开市场净投放的同时,《金融时报》发表文章《对大幅降息政策建议的思考》,主动大幅降低政策利率可能并非目前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之道。结合《金融时报》对降息的看法,我们认为短期内降息概率较低,需要等待9月美国降息情况后再做判断,四季度有降息可能性,但幅度也不会过大。对当前债市而言,各项基本面数据延续此前态势,债券市场在央行多次提示并出现回调后再次回到低波动状态,需要等下一步央行实际进行卖出国债或正逆回购操作后再行判断,在此之前还是延续震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