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兴证券《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点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2024年7月18日第二十届三中全会顺利闭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发布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主要观点:
《公报》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此次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会议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科技人才、经济领域中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城乡融合发展、以及经济民生、国家安全建设均指明的方向,坚持改革开放。此次公报对国家安全以及涉外机制也有所涉及。
经济体制方面,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对市场机制,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对公有制经济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以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党和政府对其的重视程度愈加提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工作任务的排列顺序中,首先是科技,其次是教育,再次是经济,体现了政府工作重心。在具体落实新质生产力方面,科技对经济和国力的推动作用居于首要位置,而科技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教育强国的建立。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对高等教育、人才引进和发展机制将会有所动作。
宏观方面,提出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财税和金融改革是市场预期的重点,有序推进财税改革将极大缓解地方财政压力,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环境,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公报》提到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深化土地制度改革。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指出:“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共同繁荣是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方式。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基建、经济政策方面加强城乡经济活动联动,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现阶段经济成就的重要国策,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统一大市场的逐渐形成,开放不仅仅是对外出口,也可引导海外经济参与我国消费市场,增强我国与海外经济的双向联动。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安全方面,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和国防在2013年三中全会公报中尚未涉及。本次公报中提出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以及深化跨军地改革。
经济政策基调基本延续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等。社会安全方面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除经济方面以外,全会加强了对涉外方面的机制建设。明确要求完善涉外法治建设、涉外国家安全机制,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经济方面,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