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兴证券《东兴晨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推荐
【东兴银行】行业选股逻辑下,仍可适度关注规模指标——结合上市行年报&一季报数据点评(20240514)
近期人民银行在1Q2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中,特别强调源于经济结构转型、融资方式转变、信贷投放效果边际减弱等因素,未来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趋于弱化。我们认为,政策层对于信贷和经济相关性减弱的表述或经历一段时间相关数据的持续验证,最终有望引导市场观点逐步转换。银行板块内部仍可结合整体经营情况,适度关注规模指标,筛选成长性溢价逻辑标的,这与行业规模趋势性下行亦不冲突。
①从行业角度出发,当前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主要是商业银行资产端利率下行较快且幅度大于负债端;背景是实体融资需求较弱叠加政策引导银行让利;反映出实体经济处于投资回报率持续下行、易下难上的阶段。我们结合2023、1Q24上市银行盈利驱动因素分析,过去两年,相较拨备反哺与非息支撑,规模扩张是拉动盈利增长的更强因素;展望后续,国内经济弱复苏、增长动能仍不强劲、不牢固,商业银行净息差或继续下行负向拖累盈利;规模增长将继续是商业银行盈利增长的主要正面影响因素。②从银行个体角度出发,一般而言,规模增长快慢代表着银行有效信贷投放能力的强弱;但不同银行间风险偏好和客群定位有所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论。从财务层面看,规模扩张消耗资本,影响资本充足水平,但若规模扩张推升盈利增长,使得资本内生补充提升,将是后续进一步扩表的保障。换言之,银行从规模扩张到盈利提升有效补充资本再到支撑后续规模扩张,若形成稳定的正向循环,我们可以认为这家银行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成长性。
扩表快慢是当前上市银行业绩表现分化的主要解释因素。2022年以来,各类型上市行盈利增速持续下行。其中股份行盈利增速由2021年14.6%下行至2023年-3%,降幅显著。从量价指标看,①净息差下行是行业共性因素,各类型上市银行净息差下行幅度差距不大。2022-2023年,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上市)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下行25/24/19/18BP。②规模扩张分化较可解释盈利表现分化的现象。近两年,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规模复合增速分别为13.2%/7.6%/12.7%9.7%,股份行增长明显较慢。通过2022年和2023年盈利驱动因素拆解,我们也可以看到股份行规模增长较慢是导致盈利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
受楼市不景气影响,对公地产及相关产业、居民融资需求较弱是影响规模增长主因。疫情以来,房价指数持续下行,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在楼市不景气和收入预期较悲观的背景下,居民中长贷需求低迷。从银行扩表角度来看,新增贷款以对公为主,零售弱需求负增长特征明显。此外,房地产开发贷以及地产上下游信贷需求较弱亦对对公信贷需求有所影响。展望来看,尽管地产需求端政策持续出台,但70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和成交量未明显企稳,考虑到居民购房有“买涨不买跌”情节,短期来说,居民加杠杆意愿难言改善。对公端来看,近期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超长期国债发行落地可期,涉政类项目提速推进有望贡献对公信贷需求。
投资策略:当前利率中枢下行,板块高股息配置价值突出。我们继续看好稳健国有大行的配置价值。此外,也建议关注个股标的成长性溢价机会。从银行个体角度看,规模增长仍意味着可持续成长性。近两年,规模增长是银行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亦是银行板块业绩分化的主要解释因素。规模增长的制约来自于需求端,主要受楼市影响。短期来说,我们基于当前信贷增长特征以及居民按揭贷款难有起色的判断,从三个规模增长相关维度筛选银行板块个股标的:①从过去两年、过去五年生息资产规模复合增速筛选(大行中的农行,股份行中的浙商,城商行中的宁波、成都,农商行中的常熟、瑞丰);②上市银行过去两年信贷投放较快的行业有制造业、批发零售、基建行业,筛选这三个行业贷款占自身总贷款比重较高的银行(大行中的工行、中行、交行,股份行中的华夏、浙商,城商行中的成都、南京、杭州,农商行中的无锡、江阴);③从区域信贷增速筛选,四川、浙江、江苏信贷投放增速领先。综合三个指标,我们判断以下上市行未来规模增长有望保持相对优势:国有行(农行、工行、中行、交行)、股份行(浙商)、城商行(宁波、成都、南京、杭州)、农商行(常熟、瑞丰、无锡、江阴)。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实体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资产质量大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