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降低金融市场收益率,引导更多资金进实体

来源:东海证券 作者:刘思佳,胡少华 2024-05-15 17:5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降低金融市场收益率,引导更多资金进实体》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收益率是决定资金投向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如果金融市场收益率较低,实体投资收益率在扣除风险补偿后仍然较高,则会增加实体经济的吸引力。从投资性价比角度来看,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相对贷款利率可能偏高,国债、同业存单、企业债等金融产品相对吸引力偏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幅度,进而影响货币供给的有效性。随着经济增速下降,投资收益率也会降低,需要较低的利率水平与之配套。国际经验显示,美国和日本在经历经济增长降速换挡后,利率水平均同步下行,经常处于极低水平。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增速已在缓慢下降,利率有下行诉求。实际利率角度,无论与国际相比,还是与我国历史中枢水平相比,当前我国实际利率明显偏高。目前我国价格水平过低,更有调降利率的需求。从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利差水平看,目前利差处于偏高位置,如果要降低金融市场收益率,降低政策利率可能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渠道。为了促进投资和消费,我们认为可以以降低政策利率为引导,带动银行降负债端利率和金融市场收益率,弱化金融投资的吸引力,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增速或将缓慢下降,利率有下行诉求。就发展规律而言,GDP增速换挡的过程中,投资回报率会逐步下行,利率水平相应也会趋于下行。如果利率偏高,将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高企,抑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发展。国际经验显示,美国和日本在经历经济增长降速换挡后,利率水平均同步下行。伴随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下降,利率也需要相应下行。特别是经历了三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目前可能需要比正常水平更低的利率以促进经济恢复。短期看,降低利率水平可以缩小经济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间的“温差”。今年一季度,我国名义GDP同比4.2%,与过去20年相比处于偏低水平,作为名义利率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值也下行至2.41%,同样为历史低位。2023年Q2开始我国名义增速慢于实际增速,GDP平减指数连续四个季度为负。站在逆周期调节角度,我国经济名义增速较低,因此需要更低的利率水平以提振投资和消费需求,使通胀温和上升。
我国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相对投资实体收益偏高,不利于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我们选取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以衡量资金投资实体经济的收益率,近10年贷款利率整体下行,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有助于激发企业投资和创新活力,较好地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如果从资金收益角度来看,自2020年Q2以来,贷款利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业存单收益率、企业债收益率、产业债收益率、城投债收益率等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的利差在不断收窄。从投资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收益率的利差持续收窄,表明国债、同业存单、企业债等金融产品对资金的相对吸引力在上升,这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进而影响货币供给的有效性。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金融产品的投资性价比高于实体经济,便会促使更多资金投向金融市场,进而导致实体经济资金供给相对不足,影响社会整体经济结构。
政策利率较市场利率偏高。从MLF看,截至今年4月,1年期MLF利率为2.5%,但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已连续4个月低于政策利率,4月均值为2.122%,5月上半月进一步下行至2.097%。从PSL看,截至今年3月,PSL利率为2.25%,但4月份5年期国开债、农发债、进出口债到期收益率均值均低于PSL利率,且5月上半月三者均值进一步下行。如果市场利率较长时间低于政策利率,政策利率似乎没有继续维持“高位”的必要。
从实际利率角度来看,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当前我国实际利率明显偏高。横向对比来看,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高位。截至2024年3月,发达国家中,美国实际利率处于低位(0.71%),德国为0.26%,日本实际利率仍然为负值(-1.95%)。发展中国家中越南实际利率自2022年9月以来整体下行,今年4月为-1.52%。与上述国家相比,4月中国实际利率为2.0%,明显处于偏高水平。纵向对比来看,我国当前实际利率与历史均值相比处于偏高水平。2000-2019年中国实际利率均值为0.97%,美国为1.26%。今年4月,中国实际利率较历史均值高1.01个百分点,美国较历史均值低0.55个百分点。把时间拉长看,截至今年4月,2020年以来中国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实际利率较历史均值偏高,而美国有96%的时间实际利率低于历史均值。较高的实际利率不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和居民消费,对经济恢复可能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我们认为,促进投资和消费需要继续降低政策利率,弱化金融市场投资的吸引力,引导实际利率下降,从而提振经济活力,使通胀温和上升。
国际经验显示,低利率环境有利于创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美国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存款利率不再具有吸引力,居民财富从银行体系流向资本市场。1984-2000年,美国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占比从65%攀升至90%。从IPO数量来看,1980-2000年,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企业的IPO数量位列全部行业的二、三位,美国产业结构逐步偏向以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2023年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发布的论文(Ma&Zimmermann,2023)也显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需求和金融条件两个渠道影响科技创新,高利率环境对科技创新有负面影响。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海外金融事件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