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4月金融数据点评:4月社融数据异动背后的三重因素》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4月社会融资规模净减少1987亿元,前值净增加4.9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300亿元,前值3.09万亿元。
人民币信贷:票据融资支撑企业信贷多增
4月信贷总量增加7300亿元,同比多增112亿元,居民贷款持续走弱,企业贷款总量不差、结构上票据为主要支撑。
居民新增贷款仍待改善。4月居民贷款减少5166亿元,同比少增2755亿元。居民短贷表现弱于中长贷,分别同比少增2263亿元、510亿元。居民中长贷背后是楼市调整未有改善。短贷少增或反映居民消费贷、经营贷借贷需求偏弱。
企业贷款总量保持韧性,结构转弱。企业贷款新增8600亿元,同比多增1761亿元。企业中长贷同比少增2569亿元,企业短贷同比少增3001亿元,表内票据融资同比多增7101亿元。4月企业中长贷逐渐回归甚至低于季节性水平,企业中长贷少增或与财政节奏不及预期,基建项目进度仍偏慢有关。票据历史性高增,或反映信贷需求偏弱背景下金融机构用票据弥补短贷和中长贷的缺口。非银贷款同比多增473亿元,与票据融资一起成为信贷增长的支撑。
社融:总量2005年以来首次负增,四大分项拖累
4月社融减少1987亿元,同比少增1.4万亿,继2005年后首次单月负增。结构上看,负增的主要拖累分项是政府债券、表外票据、企业债券和人民币信贷。
首先,财政是社融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4月政府债券同比少增5532亿元。国债单月净偿还984亿元,自2019年以来同期最低;4月地方政府债净融资额同样大幅低于季节性水平。4月政府债发行进度总体偏慢,且与前几年节奏出现差异,导致政府债券同比大幅下滑。4.30政治局会议指出“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我们预计随着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建设的行动方案有序落地,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在6月底前开始发行。
其次,非标融资共计同比少增3111亿元,是社融的第二大拖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偏弱,单月净减少4486亿元,同比多减3141亿元。表外票据大幅低于季节性,说明抛开季节性因素,4月企业开票行为较为低迷,或也与3月该指标冲高后回落有关。委托、信托贷款均小幅多增。第三,企业债券方面,4月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少增2447亿元,弱于季节性。化债背景下城投债净融资额萎缩,信用债供给收紧。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双双走弱,实体融资需求有待改善。
货币供应增速下行,基建地产实物量偏弱,监管或致存款部分流出
M1增速下降2.5个百分点至-1.4%,是继2022年1月以后的再次负增。M2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至7.2%。居民、企业与非银存款皆为少增,停止“手工补息”或有一定影响。4月居民存款同比多减6500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多减1.7万亿元。居民存款并未转化为企业存款,反映消费和投资有待提升。居民、非金融企业和非银机构存款均下滑,监管禁止存款“手工补息”后,可能导致一部分存款流出或转移。财政存款同比少增4047亿元,4月财政支出力度有所加强。M1增速转负,一方面基建、地产企业资金活化程度仍偏弱。另一方面,4月部分企业活期存款转移至理财。M2增速下降反映信贷派生较弱、以及存款搬家。
统计、监管、基本面三重因素造成4月金融数据的异动
4月金融数据出现超预期的异动,社融、M1罕见同时转负,或是统计、监管、基本面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统计方面,统计局对金融业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从参考存贷款余额同比变为参考银行利润指标),弱化金融机构冲规模动机,体现监管“防空转”、“挤水分”的政策意图,且央行也正逐步引导市场更关注信贷的“质”而非“量”。监管方面,严查银行“手工补息”或使得部分高息存款流出,转移至理财,影响M1、M2增速。基本面上,4月居民贷款、企业中长贷、表外票据等数据揭示了经济需求不足,供需条件待改善的问题。此外,广义财政力度也是金融数据的扰动之一。我们判断后续货币可能稳中偏宽,降准降息可能性提升。但防空转、稳汇率背景下,可能是“适度宽货币,高质宽信用”,同时财政的重要性也将提高。随着发债节奏加快,实体需求和预期有望逐步改善。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