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4月政治局会议点评:重磅改革值得期待,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4月政治局会议点评:重磅改革值得期待,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1)充分强调改革开放重要性,二十届三中全会或有重磅改革出台
会议通稿开篇即用大量篇幅阐述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指出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符合六个“必然要求”,这可看作是为将在今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铺垫,会议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预计届时会推出重磅改革措施。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经济运行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其背后涉及政府财税制度与财权事权匹配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任务部分,报告重点提出了三个改革主线,其中第三点是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里面提到“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同时,当前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是1994年改革奠定的,2024年是1994年财税改革30周年,因此市场对借改革30周年之机启动新一轮财税改革抱有较高预期。预计财税体制改革有望成为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而改革或将在坚持分税制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中央与地方在财权、事权上的匹配,特别是健全地方税体系。
(2)经济形势定调——复苏面临诸多挑战,基础仍不牢固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会议指出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的同时,继续强调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外部环境方面,近期美国通胀数据频频高于预期,同时中东地缘局势动荡也提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美国通胀回落进程的不确定性上升,二次通胀风险走高。这使得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显著走低。CME数据显示,市场对于年内开启降息时点的预期已经推后至9月,并且预计2024年或只会进行一次降息。这较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期全年降息3次已出现明显变化。美国高利率持续时间长于预期令人民币等非美货币承压,美元指数4月继续上行。
国内方面,一季度GDP同比5.3%,较去年四季度的5.2%小幅抬升,且高于市场预期。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且由于去年二季度GDP环比增速较低,低基数下,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进一步走高,这将令今年实现5%左右增长目标的难度明显下降。但从月度主要经济指标看,3月数据喜忧参半,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好于预期,通胀、工业增加值、房地产投资、社零、进出口等多项数据增速弱于预期,3月社融规模虽高于预期,但社融存量增速和M2增速都在一季度持续走低。
总体而言,外部风险叠加内部隐忧,我国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虽然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难度下降令进一步实施全面强刺激的概率不高,但针对经济薄弱环节和主要风险点继续施策,对复苏进行政策面的保驾护航仍有必要。
(3)宏观调控——财政发债望提速,货币宽松仍可期
会议继续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可见,总体政策表述较为积极,“靠前发力”和“避免前紧后松”的提法显示稳增长政策未到转向之时,大概率还将进一步加力,且年内有望保持较强的稳增长政策力度。
财政政策仍是政策发力的主要抓手,会议提出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今年一季度政府债发行节奏偏缓,二季度开始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发行和使用有望提速,支撑社融增量与财政支出增速。
货币政策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我国当前实际利率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央行降息来压低名义利率,带动实际利率下降以支持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的必要性仍高,因此我们认为年内仍有望进一步降息。但考虑到一季度央行进行了降准降息,上一轮货币宽松的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验证,结合美联储降息预期的走低,预计短期内央行对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会偏谨慎,降息或仍需等待时机。货币环境总体偏宽松的格局有望维持,二季度特别国债等发行提速之下,央行预计会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以及结构性工具等方式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力度,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修复。
此外,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本次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要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已明确成为今年扩内需的政策主线,近期多地相关政策措施频频落地,五一假期是消费恢复情况的重要观察点。
(4)新质生产力发展将与资本市场完善生态建设携头并进,互相促进
会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显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地方的政策落地有望提速。同时,会议提出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多层自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作为配合,以便提供相匹配的投融资等金融服务。近期新国九条适时推出,重在加强和完善资本市场生态建设,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表示,将会同相关方面共同形成“1+N”政策体系,未来“N”代表的若干配套制度规则还将陆续落地,有望对资本市场形成持续性的政策利好,推动A股整体上市公司质量和市场投资价值持续提升。
(5)房地产——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期待去库存相关政策创新
房地产领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录得-10.1%,较2月投资增速下滑,结合房屋销售、房屋施工和房企融资仍然录得较大跌幅,显示整个房地产价值链条景气程度当前仍无明显改善。4月,制约房地产回暖的居民购房低迷仍然持续。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4月26日,4个一线城市、13个二线城市和17个三线城市一手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31%、42%和30%,仍无明显改善。
本次会议提到了消化存量房产,即去库存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统计,截止今年3月,我国商品房库存面积为23.73亿平方米,经过2021年以来连续3年多的去库存后,已较2020年年末高位下降了22.4%。但另一方面,自2021年7月以来,以当前商品房库存面积与过去12个月月均商品房销售面积之比表征的商品房去化周期持续上行。截止今年3月,商品房去化周期已达32.5个月,较2021年6月上升了11.6个月,显示整个房地产行业持续受困于居民购房意愿低位,存在库存绝对水平下降的同时库存去化周期仍在上升的现象。
楼市销售低迷仍是目前房地产业面临的核心问题,目前为止出台的楼市宽松政策处于“量变”积累阶段,尚未有效刺激销售发生“质变”。我们认为,单纯放开限制对于带动楼市销售的作用可能已经较为有限,需结合房贷利率下降、首付比例降低、相关税费调降等措施多管齐下,特别是改善居民收入预期和保障房企合理融资是更根本性的举措。此外,市场对于财政主导进行楼市去库存有一定的预期,但资金来源可能成为挑战,或需要货币政策等多方面的制度创新进行配合。
(6)房地产——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期待去库存相关政策创新
本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并用较大篇幅阐述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相关要求,显示这一领域将是后续政策重心之一。
会议提出,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重点任务上,涉及产业升级、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开放、安全、绿色等方面。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领先,是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我们认为,长三角地区有望成为未来中国各种新发展动能的培育基地,同时也有望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资本市场相关的金融改革或有望在上海等长三角区域先行先试,加速推进。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超预期走弱,内需恢复速度偏慢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