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西南证券《医药生物:系统性红斑狼疮蓝海市场,生物制剂脱颖而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人数多,市场空间大,目前仍存在巨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生物制剂是特应性皮炎治疗的下一个重要方向
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人数达42万-98万人,根据《中国狼疮性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人群发病率为30.13~70.41/10万人,对应SLE患者达42.2万-98.6万人。根据2021年发布于《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的综述《Global Epidemiology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北美SLE的发病率达3.7/10万人至49/10万人。2023年美国人口达3.34亿人,对应SLE患者达1.2万-16.4万人。
SLE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抗疟药和生物制剂,但传统疗法存在毒副作用、骨髓抑制、感染等不足。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性SLE患者,使用生物制剂能较为显著地增加患者的缓解率。目前获批SLE适应症的生物制剂较少,仅贝利尤单抗、泰它西普和Anifrolumab。
尽管激素类药物起效快,但其缺乏特异性,容易产生毒副作用,长期使用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免疫抑制剂可导致骨髓抑制、感染、性腺抑制或增加肿瘤风险等不良反应。
随着对SLE发病机制了解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特异性免疫抑制剂面世,包括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从用药趋势的角度,SLE药物治疗是从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开始,逐渐过渡到选择性抑制淋巴细胞
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性SLE患者,使用生物制剂能较为显著地增加患者的完全和部分缓解率,降低疾病活动度、疾病复发率及减少激素用量。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包括靶向B细胞、靶向T细胞、靶向固有免疫系统、靶向细胞因子、靶向细胞内信号通路等。
临床上常用于SLE的生物制剂包括贝利尤单抗、利妥昔单抗、泰它西普和Anifrolumab等,泰它西普疗效优势明显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SLE的生物制剂包括贝利尤单抗、利妥昔单抗、泰它西普和Anifrolumab等。但利妥昔单抗并未获批SLE适应症,Anifrolumab 仅在美国上市,且仅适用于I型干扰素高表达的SLE。就贝利尤单抗和泰它西普相比,贝利尤单抗每四周给药一次,泰它西普每周给药一次,贝利尤单抗给药频次更低;从疗效的角度,泰它西普52周SRI-4达82.6%,较贝利尤单抗的43.2%优势明显。
重点标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国产替代将至,荣昌生物、恒瑞医药、康诺亚、智翔金泰、康缘药业、诺诚健华、药明巨诺等亦布局了这一适应症。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于2021年在中国获批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海外处于临床Ⅲ期,凭借优异的疗效有望脱颖而出。 恒瑞医药:SHR-2001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2023年5月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SHR0302(艾玛昔替尼)是恒瑞医药开发的一种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于2023年12月获批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试验。
康诺亚:CM313是康诺亚旗下一款靶向CD38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CM313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处于Ib/IIa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在进行患者入组工作。
智翔金泰:GR1603注射液由智翔金泰开发的一种针对I型干扰素受体1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目前处于临床Ⅰ期。
康缘药业:KYS202002A是康缘药业旗下一种全人源抗CD38单克隆抗体,于2023年8月获得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诺诚健华:奥布替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正处于IIb期试验,预计于2024年完成患者入组,进行中期分析,并与CDE进一步沟通下一步计划。
药明巨诺:瑞基奥仑赛注射液(CD19 CAR-T)于2023年4月获治疗中重度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