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招商银行《粤港澳大湾区系列研究(一) :经济与产业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也是大湾区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年。2024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在此背景下,研究院将围绕大湾区经济发展和重点产业开展系列研究。本篇作为系列报告的首篇,从区域经济数据着手,通过跨区域比较分析,总结梳理大湾区的区域特色及发展趋势。
发展基石:开放活力与制造基础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鲜明底色。大湾区经济总量大,2023年“9+2”城市GDP突破1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11.1%。高
密度集聚式发展特征显著,地均GDP、人口密度分别是长三角的2.9、3.1倍。经济外向度全国领跑,贡献了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5,外贸依存度约75%,在区域重大战略板块中居首位。工业实力雄厚,制造业领先优势突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远高于其他重点板块。行业门类齐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汽车等十余个规上工业大类营业收入排名全国第一。
承压前行:近年来传统比较优势有所弱化,大湾区发展面临多重考验。一是经济增速放缓,规模优势减弱。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全国占比都呈现收缩态势。二是开放型经济竞争压力加剧。受国际需求走弱、全球供应链重构、结构化转型偏慢等因素影响,大湾区近期出口下行压力较大。三是产业转型步入关键期,制造业比重下滑明显。一方面,传统产业受土地与成本制约明显,另一方面,高端制造业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四是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珠江口两岸呈现“东强西弱”,城市梯队建设不及长三角地区。
转型加速: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在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三大领域融合聚变,塑造湾区发展新动能。一是科创与产业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显著,围绕产业升级方向,补齐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短板。二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规模快速增加,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探索成效显现。三是粤港澳三地融合,全方位开放格局加速形成。三地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对接,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互联互通取得实质性进展。
策略建议:(本部分有删减,招商银行各行部如需报告原文,请以文末方式联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