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招商银行《人口老龄化:中国趋势与特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01年,全球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各国老龄化进程并不同步,但总体正加速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国家战略,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我国老龄化主要受低生育驱动,人口发展已由“长寿型老龄化”演化为“少子型老龄化”。一方面,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接近OECD国家均值,不考虑生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未来预期寿命对老龄化率的提振或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我国总和生育率自1963年7.5的高点开始陡峭回落,2022年仅为1.09,相较全球经验呈现出未富先低的特征。总和生育率下降将导致当期和未来年轻人数量下行,进而极大加速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本文对我国老龄化前景进行了预测。中性情形下,2032年,我国老龄化率预计超过21.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40年后上升斜率放缓并趋于稳定,到2050年达33.0%。由于假设和输入包含了最新观测值,我们的老龄化率预测值位于市场预测区间上沿。
总和生育率假设与公共政策情景紧密关联,是老龄化预测中最具政策意义的参数,也是人口预测差异的主要来源。简单参照发达国家历史经验,或是依据我国历史数据线性外推,会显著高估近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从而低估未来人口总量下行和老龄化深化的速度。老龄化先发国家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显示,政策应尽早地有力干预,才有可能提振总和生育率,延缓老龄化的发展进程。
当前我国已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相较其他主要经济体呈现出四大特征。一是老龄人口总量大,2021年我国老龄人口近1.88亿,占全球老龄人口总量近四分之一,预计203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增至3.33亿。二是老龄化开始晚、进程快,从老龄化社会发展至深度老龄化社会经历的时长快于多数先发国家。三是未富先老,老龄化进程快于现代化进程。四是城乡间、区域间分化,主要受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人口迁徙和人口再生产差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