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政策周报第12期:人口的转变:生育率“洼地”有哪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为影响经济增速与发展模式的关键变量,全球人口发展现状如何?基于生育率视角系统梳理,可供参考。
一问:如何理解人口转变理论?基于经济、社会制度等因素解释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
全球人口发展至今,学术界先后三次提出人口转变理论,用以描述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经典人口转变理论把工业化发展时期与人口再生产类型匹配,将“人口转变”的原因解释为,工业化带来了更好的医疗条件,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且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传统社会生活方式,个人主义得到发展的等。
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则关注到生育率持续下降背后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等因素。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指出,劳动参与率提升增强女性经济地位,高等教育发展亦使女性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配偶关系越来越趋于平等,女性初婚年龄上升、生育行为选择多元和生育年龄推迟等因素均推动生育率持续下降。
“总和生育率”是描述分析生育率的常用指标,其中,人口更替水平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警戒线概念被普遍提及。总和生育率由某个时期15-49岁的女性的分年龄生育率的加总得出,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女性在育龄期间生育子女的平均数。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
二问:全球生育率现状如何?全球人口发展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较低人口增长率阶段
2021年全球人口发展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较低人口增长率阶段。1950年代,全球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增长率由1950年的1.73%提升至1963年的2.27%、达到人口增长率峰值。此后六十年中,全球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2021年为1.69%、0.88%、0.82%、分别较1963年回落2.05%、0.60%、1.5%。
从人口增速看,196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东南亚地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口增长率降幅居前。1963年,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口增速达2.8%峰值,此后快速回落,2021年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口增速为0.23%、仅略高于高收入国家的0.16%。与之对应,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人口增速2021年仅0.2%、较1963年峰值下降近2.7%。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口增速下滑主因生育率拖累。1963年以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总和生育率加速下滑,由1963年的6.3下滑至2021年的1.52、接近低生育率“警戒线”,亦低于同期高收入国家的1.56。对应地,2021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总和生育率仅1.5、为世界最低水平,较1963年的6.4峰值下降明显。
三问:生育率“洼地”有何特征?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劳动参与率较高等
分发展程度看,当前全球总和生育率“洼地”集中于发达、高收入国家;分地区看,东亚、南欧等地区总和生育率处于最低水平。2021年,发达国家及高收入国家总和生育率处于最低水平,分别为1.52、1.56,低于2.1人口更替水平;分地区看,2021年欧洲国家总和生育率普遍较低、平均为1.50,东亚地区国家总和生育率最低、近1.17。
“经典人口转变理论”或可部分解释欧洲及东亚地区较低的总和生育率。2021年,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和部分群岛地区总和生育率较低,均低于1.5的低生育率“警戒线”;其中,韩国和中国香港总和生育率甚至不到1。究其背后原因,依据“经典人口转变理论”,较高的人均GDP、较长的平均预期寿命和较高婴儿存活率等或可部分解释。
依据“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受到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等因素影响。各国2021年数据显示,女性受教育年限越高,总和生育率普遍越低;亚洲地区样本数据显示,其总和生育率亦受育龄女性结婚率、女性平均生育年龄等婚恋因素以及女性受教育年限、女性劳动参与率等女性发展因素影响。
风险提示: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人口增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