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2023年银行理财回顾:多重约束下的理财增长:缩久期、稳收益、拓渠道》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市场总览:理财规模筑底回升,头部效应进一步显现
理财规模收复失地,但增长引擎较为单一。2023年末资管市场已形成理财、公募基金、保险“三雄鼎立”格局,三者市占率各为20%。理财规模经历了2023年6月末的历史低点后快速“收复失地”,主要归功于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规模回升(2023年下半年贡献9成增量),但规模增长引擎单一。
未来理财规模如何展望?主要看两大影响因素:(1)表内存款的季节性波动。储蓄存款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存在“跷跷板效应”,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通常“季初增加、季末减少”;(2)存款挂牌利率的新一轮下调。历史数据发现,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后储蓄存款冲量力度明显减弱,或有望催化理财规模的增长。
资产配置:防御性策略延续,未来债券增配空间较大
2023年理财资产配置的两大变化:(1)资产端:存款类资产占比显著上升。2023年下半年底层资产增量的88%由现金及存款资产贡献,理财持债占比受存款类资产“挤出”,利率债、信用债占比均小幅下降。理财支持实体经济比例降至有统计以来新低;(2)产品端:缩久期+稳收益。2023年新发产品募集总规模、单只产品募集规模均同比显著下降;新发的封闭式产品久期明显下降,理财加权平均年化利率为2.94%,高于2022年但低于2020-2021年。
未来投资策略或主要受表内资负摆布、存款监管收束影响。监管鼓励支持实体+银行压降负债成本导向下,存款或迎严监管,理财的债券投资力度有望加大。同时考虑季节因素,季末理财通常净卖出同业存单,并减弱其他券种的配置力度。
竞争格局:存量博弈时代的市场份额再分配
参与主体呈“理财公司慢进”“银行机构快出”局面。2023年共20家银行机构退出理财市场,新开业的理财公司仅1家;市场集中度稳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中小银行规模掣肘明显,获批理财子的难度较大。2023年末除沪农商行外(剔除已获批理财子的浙商银行)其余银行理财规模均低于1000亿元,获批理财子的难度较大。此外,中小银行还面临净值化尚未完成、规模效应不足两大难题。
2023年末股份行理财子市占率上升至43%,市场份额重构。招银理财依托母行扎实的财富管理基础,理财规模稳居市场第一;兴银理财借助母行较早搭建的同业“银银平台”极大地拓宽了代销渠道;信银理财通过集团内协同、加强代销渠道,2023年理财规模排名同比上升4位至市场第三。
渠道变革:传统同业模式+新型银行模式并驾齐驱
2023年全年理财累计直销金额为0.26万亿元,与2022年持平,直销遇天花板,代销渠道的拓宽成为更优解。(1)按发行方:股份行理财子、江浙理财子的代销渠道较为广泛,其中兴银理财的代销合作机构数量位于全市场第一;(2)按代销方:民营银行和直销银行凭借银行牌照+“类互联网”属性,成热门代销渠道。预计未来各类机构职能分化,代销市场竞争加剧,从而进一步拉低销售费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理财监管政策趋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