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策略周观点:流动性风险可能到了尾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结论:年初以来,市场往下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背后原因可能是最近几年各类产品创新很多(比如雪球、固收+、量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的金融产品往往是刚经历过快速增长的新产品,因为没有经历过长期的历史波动检验,所以投资者往往对其风险收益特征存在片面的认识。从股指期货的贴水幅度来看,上周虽然略有增加,但尚未达到1月22日的极值,这说明敲入风险虽然还在,但可能已经度过了危险的阶段。股权质押和两融等业务虽然也存在流动性风险的可能,但冲击幅度估计有限,因为这些金融创新之前经历过2015年下半年的波动,所以风险累积的幅度较小。
(1)期货贴水幅度并没有扩大,雪球产品的冲击可能正在减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的金融产品往往是刚经历过快速增长的新产品,因为没有经历过长期的历史波动检验,所以投资者往往对其风险收益特征存在片面的认识。雪球产品是最近几年新的产品创新,可能容易出现类似风险。年初以来市场波动加大,导致雪球产品可能出现了集中敲入,由此导致期货相比现货大幅贴水,不过从贴水的幅度来看,上周虽然贴水幅度略有增加,但尚未达到1月22日的极值,这说明敲入风险虽然还在,但大概率已经度过了危险的阶段。
(2)融资融券平均担保比例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另一个有杠杆的资产是两融,这个风险在2015年下半年-2016年初对市场冲击较大。近期市场的波动,导致融资融券平均担保比例从去年8月的280%下降到2月2日的225.9%。但历史经验是,融资融券平均担保比例下降到较低水平后,大多是市场底部。
而且这一次与2015年下半年和2018年不同的是,融资余额虽然有下降,但融资余额/流通市值并没有下降,这背后可能有两点原因:(1)融资的投资者对市场整体还是乐观的,最近融资余额下降可能只是市场下跌后被迫降杠杆;(2)2015年融资余额下降后,部分投资者彻底离开了两融市场,而这一次并没有彻底离场。
(3)配置资金缓慢买入。流动性风险阶段性有负反馈的风险,但最终大多情况下都会结束,因为伴随着估值的下降,逆势配置的力量可能会逐渐增强。2018年熊市后期,外资和ETF均开始流入,但市场的企稳通常需要等配置资金流入一段时间以后。2013年下半年以来ETF逆势流入的力量开始增强,但外资持续流出,近期开始北上资金再次缓慢流入,这可能意味着低估值开始对更多配置资金产生影响。
风险因素: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美股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