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保险Ⅱ行业深度报告:从“双十一”兴替看“开门红”路在何方?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保险Ⅱ行业深度报告:从“双十一”兴替看“开门红”路在何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电商业“双十一”和保险业“开门红”跨界对比。 保险业“开门红”是指寿险公司岁末年初之际开展的营销活动,与电商业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有着不少相似点,虽然“双十一”相比“开门红”略显稚嫩,但是同样历经兴替的少年“双十一”可为步入而立之年的“开门红”提供更懂青年人的启发与思考。当前寿险业正在历经疫后修复期与转型阵痛期,在部分头部险企提前“开门红”启动时点的带动下,行业重视度再度提升。不可否认的是,对险企而言,“开门红”是“全年红”最为有效的良方。对队伍而言,“开门红”则是提升短期佣金收入和增加与新老客户沟通交流的绝佳机会,但聚焦产品本身淡化营销手段有望营销行业长期健康的竞争环境。
“双十一”和“开门红”相似点与差异性比较。 1.行业年度盛宴,电商和险企加大营销活动投入,叠加放大宣传共振效应,以期获得良好影响力和业绩。两者起源相似,电商与险企适度压缩自身利润回馈客户,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客户购买欲。两者均拉长战线,“双十一”电商提前10-20 天预售,“开门红”险企提前 1-3 个月开展预收,均为提前锁定客群抢占市场份额。 2.“双十一”吸引客户的消费行为且以非耐用品为主,而“开门红”吸引客户的储蓄行为且额度相对较大,两者在获客、 件均和频率上有所差异。从监管主体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严格规范“开门红”销售行为,营造长期健康生态和有序竞争环境。市监局规范“双十一”促销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从淡化“双十一”看“开门红”常态化方向。“双十一”逐步淡化, GMV增速有所放缓原因主要是: 1.疫后居民收入预期有所下降,平台各类满减活动让消费者疲于计算实际价格底线。 2.各平台竞争加剧,主体商家“内卷”积极性有所下降。 3.渠道革新,直播平台成为新兴渠道,市场消费形式发生变化。“对“开门红”的发展启示: 1.营销活动常态化。“开门红”应与时俱进在产品创新和营销活动上做出更多主动的变化,回归初心,与投保者的需求契合,均衡业务节奏,可以探索尝试在二三季度推出营销活动。 2.聚焦产品本身。保险公司应减少对短期营销策略的依赖,将重点放在提供优质的产品体验和服务的长期建设上,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和长期发展。 3.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淡化“开门红”有利于保险公司回归保险本源和稳健发展,但也带来短期同业对标和客户需求流失的压力,需要公司上下一心统一思想并持续执行。
2024 年开门红前瞻:低基数效应仍将给 1M24 新单和价值带来信心。2023 年以来,国有大行迎来年内二次存款利率下调, 3.0%定价利率仍存在较强吸引力, 我们预计新型产品有望扛起销售大旗。客观来看,当前居民风险偏好仍处于历史低位,在“资产荒”背景下,保险产品保本优势仍将得以充分显现,当前困扰基层开门红的主要因素为队伍人力的持续下滑。 10 月末监管发文规范“开门红”:严禁大幅提前收取保费,杜绝实际费用过高“报行不一”,市场对 1Q24 全行业新单和价值增长产生担忧。我们认为,公司会考虑平衡业务节奏,尽量压缩“承保空档”期。
投资建议:当前行业处于负债端数据“真空”和资产端“底部震荡”双期叠加周期。 近期保险股受宏观经济预期变化和各类监管政策收紧对负债端复苏影响的担忧估值快速回落,但我们认为,历经近年来行业转型变革,队伍和业务水平已明显优化,头部险企有望引领行业持续走出复苏周期。推荐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关注经济强β标的中国平安。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开门红”业务数据大幅波动拖累估值、宏观经济持续低于预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平安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