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美国经济:就业放缓强化加息到顶预期

来源:招银国际 作者:叶丙南,刘泽晖 2023-11-07 15:5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招银国际《美国经济:就业放缓强化加息到顶预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美国就业数据显示出降温迹象,10月新增非农就业数量降至15万人,低于市场预期,8、9月新增非农就业数量也有所下修。薪资增速有所放缓,平均时薪环比增速降至0.2%,同比增速延续回落至4.1%,但依然高于3%-3.5%的合宜增速。由于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仍在,薪资增速依然偏高,支撑家庭消费较快增长,令经济近期仍具韧性。面对经济数据降温和依然较高通胀,美联储可能在12月选择继续暂停加息,以避免长期利率进一步上升引发金融市场动荡,但由于通胀依然较高,美联储将坚持降通胀的目标承诺,不会宣布抗通胀已取得胜利。随着货币政策紧缩效应更加明显显现,2024年美国经济和通胀将显著降温,预计GDP增速将从2023年的2.3%降至2024年的0.7%,PCE通胀将从2023年的3.8%降至2024年的2.4%。预计美联储可能在2024年下半年降息超过1个百分点,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可能从2023年末的4.5%降至2024年末的3.95%。
新增非农就业与薪资增速放缓显示就业市场有所降温。10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降至15万人,略低于市场预期。9月新增就业从33.6万人下修至29.7万人,8月份也从22.7万人下修至16.5万人。私营部门新增就业仅为9.9万人,为近四个月最低,主要是受制造业拖累。分行业来看,私营部门新增就业主要由教育、医疗保健、休闲及酒店业和专业及商业服务推动。而受汽车行业罢工影响,汽车和零部件制造行业减少了3.3万人就业。政府部门新增就业与9月一致,为5.1万人,显示政府招工需求仍保持强劲。非农私人企业的薪资也有所降温,平均时薪环比增速从9月的0.33%降至10月的0.21%,低于2023年平均的0.32%和22年平均的0.39%。平均时薪同比增速降至4.1%,为2021年7月以来最低。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持续下降,10月平均人数与9月平均保持在21万人的低位。10月新增非农职位与薪资增速双双放缓,ISMPMI调查也显示美国10月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所回落,表示出美国经济有所降温。但是在服务业保持小幅扩张和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保证短期消费会依然稳定的情况下,美国经济近期仍具韧性。
劳动力供应修复放缓,劳工不平衡仍然存在,但失业率有所抬升。美国10月劳动力人数回升速度加速放缓,比疫情前趋势线低338万或2%。9月劳动参与率下降0.1百分点至62.7%,低于2019年同期的63.3%,其中25-54岁与55岁以上人群的劳动参与率均有所下滑。失业率在劳动参与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仍从9月的3.8%升高至3.9%。疫情后迟迟未恢复的55岁以上劳动参与率下降0.2百分点至10月的38.6%,比2019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因为2020-2021年疫情、大规模转移支付和股市房市暴涨,一些大龄劳工提前退休,去年以来超额储蓄下降和工资大涨尚未吸引这些人全部重返劳动力市场。美国净移民人数在疫情期间大幅减少,2022年以来有所反弹,但仍显著低于疫情前水平,移民劳工供应尚未完全恢复。美国职位空缺数/失业人数从2023年6月以来一直维持在1.5倍左右,低于2022年末的2倍,但依然高于2018-2019年的1-1.2倍,显示劳动力供求更趋平衡,但供应缺口依然存在。工资涨幅尽管有所放缓但仍在较高水平,近三个月薪资同比增速达到5.3%。由于通胀回落,实际工资增速近期有所回升,成为支撑服务消费延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但随着利率居高、信贷条件收紧、家庭超额储蓄释放殆尽和劳动力需求降温,未来消费增速可能逐步放缓。
经济数据降温强化市场对美联储暂停加息预期。劳动力市场是美联储抗通胀关注的重点。美联储内部不少官员认为,核心通胀尤其是除房租外服务通胀与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密切相关。新增就业放缓、薪资增速下降和失业率上升显示货币政策紧缩效应开始明显显现,增加了美联储12月延续暂停加息的概率。但由于劳工供需不平衡仍在,薪资增速仍超过3%-3.5%的合宜水平,通胀近期反弹后,预计10月和11月可能小幅放缓,但仍显著高于美联储目标水平。预计美联储12月可能继续暂停加息,以避免长期利率进一步上升引发金融市场动荡,但美联储将维持对实现通胀目标的承诺,不会宣布抗通胀已取得胜利。未来两个季度,美联储将以静制动,耐心等待货币政策紧缩效应进一步释放和通胀进一步回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