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医药健康行业研究:第九批集采平均降幅58%,腾笼换鸟更看创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2023 年 11 月 6 日,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奉贤区产生拟中选结果,公示结束后将发布正式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有 41 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 5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药费 182 亿元。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及中选企业做好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工作,确保全国患者于 2024 年 3 月用上本次集采降价后的中选产品。
简评
用药空间:国家九批集采累计覆盖药品三百余种, 历次集采累计降费过千亿元;极大提高药品可及性,腾笼换鸟空间倍出。 (1) 本次集采,有 262 家企业的 382 个产品参与投标。 205 家企业的 266 款获得拟中选资格,其中包括 200 家国内药企的 260 个产品, 5 家国际药企的 6 个产品(包括 1 个原研药和 5 个进口仿制药),投标企业拟中选比例约 78%,平均每个品种有 6.5 家企业拟中选。 对比最高有效申报价, 42 个产品降幅超过 90%,最高降幅超过 97%; 平均降价 58%。(2) 自 2018 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经组织开展共九批药品集采,共纳入 374 种药品,平均降幅 50%。通过集采, 极大提高药物可及性的同时,也为更多创新药进入医保腾挪出更大空间。
覆盖适应症: 肿瘤、代谢、心血管疾病及慢病、急救、短缺药皆尽集采,各科室品种全面覆盖。 本次集采涵盖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急抢救药、短缺药等重点药品。 其中,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胶囊 2023 年 5 月专利到期后及时纳入集采,每粒(25mg)从平均约 200 元降至 15 元,每月可节约药费 3880 元左右,患者负担明显减轻。治疗胃肠道疾病的雷贝拉唑口服常释剂型、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干混悬剂等 3 个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价格明显降低。治疗心律失常的胺碘酮注射剂、用于抢救休克的多巴胺注射剂、用于催产的缩宫素注射剂等 5 种短缺药品和急抢救药品,通过“带量”采购方式稳定企业预期,实现保障供应与合理降价的多元目标平衡。
药品国产与创新: 仿制药优势产能入围, 创新药更多进入医保空间值得关注。(1) 本次集采延续此前较少外企原研药品中标态势,国产药品有望通过集采实现替代放量。国内企业中,中标产品数量较多有成都倍特、华润医药、齐鲁制药、上海医药、天津医药、扬子江药业、辰欣药业、正大天晴、国药集团等。除此前就中标较多的齐鲁、扬子江等,上海医药本次获得 6 个品种入围,最高采购额过 10 亿的缩宫素注射剂为第一顺位拟中选,其拟中选的阿立哌唑口服液体剂、拉考沙胺口服液体剂、来那度胺口服常释剂型、硫酸镁注射剂型等“光脚型” 更可提供较多增量。(2)我们认为,随着国家集采品种从化药到未来生物药的全面覆盖,仿制药节省的药费也将为创新药进入医保挪出更大空间。我们判断, 随着院内诊疗与临床试验等快速修复推进,以及国内创新药企研发成果的加速转化落地,更多创新药企在出海与国内医保份额的获取上将齐头并进。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集采带来的国产替代机会及集采增量的企业;此次中标品种数靠前的上市公司华润医药、上海医药、正大天晴等,同时关注近期创新药将有重磅品种提交上市或出现重大进展的信达生物、翰森制药等。
风险提示
集采范围扩大风险,集采降价超预期风险,集采中标后产品供应不及预期风险,集采续约不及预期风险,其他政策及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