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汽车与零配件行业信息点评: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根据工信部网站消息,11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我们认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期已有一定基础,但在关键基础部件、操作系统、整机产品、领军企业和产业生态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弱项,需要加强政策引导,集聚资源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工信部印发该《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等目标。在目标方面,《指导意见》按照谋划三年、展望五年的时间安排做了战略部署。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指导意见》主要部署了5方面的任务。(1)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打造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突破“肢体”关键技术、健全技术创新体系;(2)在产品培育方面,打造整机产品、夯实基础部组件、推动软件创新;(3)在场景拓展方面,服务特种领域需求、打造制造业典型场景、加快民生及重点行业推广;(4)在生态营造方面,培育优质企业、完善创新载体和开源环境、推动产业集聚发展;(5)在支撑能力方面,健全产业标准体系、提升检验检测和中试验证能力、加强安全治理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在国家政策等各方支持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新格局,中国汽车产业链具备较强的规模化降本和研发创新能力,有望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商业化落地深度赋能。建议关注拓普集团、贝斯特、精锻科技等。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及项目量产进度不及预期;技术路线变更;地缘政治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