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周报:三季度贷款投向有何特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央行本周公布了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其中哪些信贷投放结构的新变化值得关注? 结合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我们该如何理解下一阶段金融资源的分配?
企业贷款保持强劲,重点领域投放增速较快。 疫后居民加杠杆意愿修复偏缓,对公贷款支撑信贷投放成为今年逆周期发力的最大特点,前三季度新增信贷中对公中长贷占比超 6 成,其中三季度末投向固定资产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3.8%,增速接近 2014-2015 年水平;三季度末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0.9%。
逆势扩张的对公长贷虽有透支风险,但好的一面在于, 新增贷款能保持较大强度投向关键领域。 一方面, 基建、绿色贷款增长强劲: 前三季度基建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超 1.02 万亿元, 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仍然偏弱,基建成为托举经济的重要抓手, 随着增发国债落地,今年末基建有望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三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6.8%,绿色贷款投向占比自 2020 年以来稳步增长。
另一方面,薄弱环节持续得到资源倾斜: 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4.1%,增速较上半年略有放缓但绝对水平仍高;三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 47%,比上年末高 2.7 个百分点。 本周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 预计下一步政策将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普惠、科技创新等“高质量”实体。
而房地产的贷款增速持续收敛。 三季度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2%,为官方数据统计以来首度转负。其中分项来看,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增速自年初反弹后持续放缓至 4%;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2%,为主要拖累,显示三季度按揭早偿的压力仍大。 8 月地产利好政策密集落地后,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对房企融资需求“一视同仁”的表述含义微妙,我们认为下一阶段地产政策的重心可能转移至供给端。
零售端贷款温和修复, 三季度末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速 5.7%, 在按揭贷款的拖累下与疫前水平仍有差距。其中非房类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延续年初至今的反弹回升趋势, 暑期及假期出行需求的集中释放是三季度消费贷的主要支撑;居民经营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8.2%, 去年以来经营贷对零售贷款的扩张贡献较大,央行在降低存量按揭利率公告时称将对借款人申请经营性贷款进行穿透式、实质性审核, 意味着今后抵押贷与经营贷“一上一下”的贷款结构有望优化。
本周( 10.30-11.5) 高频数据显示, “车强房弱” 的需求格局延续, 出行热度维持高位, 货运表现亮眼。 生产端建筑业开工节奏加快, 汽车生产放缓。 财政发力后投资相关工业品价格受到提振。 食品价格继续下行。月初流动性紧张态势略有缓解。
风险提示: 政策定力超预期;出口超预期萎缩;海外经济体提前显著进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