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金融工作会议:“金融强国”的新义与深意》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今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在风险,但远远不只是风险。纵观通稿,本次会议的定调很高——“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这在此前同规格的金融会议中从未出现过,而从关键词上看,之前备受市场关注的“风险”、“监管”、“改革”的着墨较2017年更少,而通篇甚至没有出现“杠杆”一词。要建设金融强国,防风险固然很重要,但光靠防风险是远远不够。我们认为解读本次会议要注意两个维度的内容——发展和风险,中长期目标和短期任务。
金融改革:对“改革”的提及似乎变少了,但党的领导变多了。今年金融改革的“主旋律”是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抓手、加强党中央的领导,在此基础上打造以中央金融委员会为核心、自上而下的金融监管框架。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再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金融监管:地方债务与房地产风险为两大主线。面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不断下滑、但偿债压力有增不减的现状,早在7月的政治局会议上就提出了“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9月新一轮特殊再融资债开启发行、且发行规模和节奏可谓“来势汹涌”,这些均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化债的重视。在此背景下,这次金融工作会议对地方债务风险的再次提及并不显意外。更新颖的提法是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意味着通过深化改革、从中长期化解隐性债务问题,这也需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金融等关系。
稳地产聚焦在供给端。金融工作会议首提房地产,延续今年以来中央对稳地产的重视,也意味着未来五年金融工作中地产的优先级有所提高。地产供给强调“新陈代谢”:一端是房企风险去化,尤其是流动性问题——“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另一端是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
“高质量”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的新方向。继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后,高质量一词也首次出现在金融工作会议上。具体来看,本次会议强调的高质量服务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供给端,优化资金更好地流向高质量实体:科技、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与中小微企业;其二是结构体系,“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居于首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健全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实体体系。
金融对外开放步伐“趋稳”。对比2017年会议来看,本次金融开放多了“安全”,少了“双向”,意味着开放转向“高水平”。一方面,重提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外资来华展业兴业;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从“稳步”转为“稳慎”,外汇市场强调“加强管理”。在外部环境趋向复杂的背景下,金融开放鼓励“向内”,严控“向外”。
除此之外,当前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依旧更偏向稳增长,提信心。短期内,金融更重要的任务可能是稳定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我们对于11月的降准以及后续的降息仍有较大的期待;而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则是金融支持经济引擎的题中之义。
风险提示:政策定力超预期;出口超预期萎缩;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