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半导体行业深度报告(四):MCU:汽车+工控+新消费IoT三大驱动力助推,国产替代前景广阔》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MCU是现代数字经济中不可或缺的运算中枢,近300亿美元宽阔赛道增长潜力巨大。MCU本质是CPU适度缩减规格与频率,且集成了存储器、计时器、I/O等模块的一个微型的芯片级计算机,其既是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进行交互的运算中枢,也是电子产品智能化、智慧化的核心。MCU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39%)、工业控制(25%)、消费电子(14%)、计算与存储(14%)、网络通信(8%)六大下游市场。根据PrecedenceResearch,2022年全球MCU市场约为282亿美元,预计2030年有望达582亿美元,未来8年CAGR为9.48%;根据IHS和ICInsights,2022年中国MCU市场规模约为390亿元,同比增长7.7%,预计2026年将有望突破500亿元,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MCU市场由美欧日芯片巨头主导,2022年CR6高达83.4%,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22年全球MCU市场主要由美欧日芯片巨头主导,Omdia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前六大MCU厂商(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恩智浦、微芯科技、英飞凌、德州仪器)市场占有率高达83.4%。与之相对,2021年国内MCU(含消费级)市场约85%被外资把持(2019年为94%),MCU总国产化率尚不足15%,且多集中于消费级产品;而作为最大下游市场的车规级MCU国产化率则不足5%,仍有极大国产替代空间。
汽车、工控和新消费IoT是MCU三大主要驱动力。1)汽车电子:汽车“三化”驱动汽车电子量价齐升,智能汽车所搭载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数量约为300个,是传统燃油车的4.3倍,预计到2030年,汽车电子将占到整车成本的50%;电车时代国产新能源品牌迅速崛起,2023年7月,我国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达53.2%,首次超越合资品牌,油车时代的汽车电子被外资垄断的格局有望重塑,国产车规MCU厂商迎来千载难逢的供应链导入时机。2)工控:工业控制是全球MCU第二大下游应用,2021年市场占比约为25%。MCU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PLC控制器、电机、仪表、工业机器人等关键场景,随着本土工业设备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升高,工控级MCU的导入有望加速。3)新消费IoT:消费电子仍为国内MCU第一大下游领域,2020年市场占比约26%。随着5G的普及、AIoT的赋能以及万物互联需求的催化,以智能家居为代表的各类新兴消费电子产品蓬勃涌现,为消费级MCU开拓了成长空间,而当前国内智能家居渗透率尚不足20%,较欧美国家30%-45%的水平仍有较大追赶空间。
RISC-V引领指令集开源趋势,MCU领域有望率先实现独立自主。RISC-V是一种精简计算机指令集架构,其采用BSD开源协议,任何人都可基于开源代码进行芯片的开发和销售,且无需支付任何IP授权费和版税。RISC-V近年在嵌入式领域高速发展,截止2023H1,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已超100亿颗,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RISC-V不仅具有开源免费、低功耗、模块化等优势,还有望助力我国绕开ARM和X86的高昂收费以及潜在的卡脖子风险,为我国芯片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可贵的历史机遇。
建议关注MCU芯片赛道优质标的。展望2023H2,消费电子回暖态势显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续创新高,下游MCU库存去化逐渐接近尾声,国内MCU领域标杆企业有望迎来行业周期拐点、供应链导入拐点、估值修复拐点三重机遇。建议关注:NORFlash&MCU双龙头厂商兆易创新、深耕车规MCU的国芯科技、WiFi-MCU龙头乐鑫科技、家电MCU龙头中颖电子、中微半导,ADC和MCU双驱动的芯海科技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