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宝证券《银行理财专题报告:逆势做大理财产品规模的密码—“业绩优、渠道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今年以来, 理财市场出现几个较为明显的变化: 1)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下降,较 2022 年末减少 7.2%; 2) 现金管理类替代型(“现金+”) 产品规模增长; 3) 固收类产品规模上涨, 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规模下滑; 4) 特色产品中同业存单类产品发行加速且规模上涨。
虽然理财市场总体规模不及 2022 年末, 但仍有部分产品规模逆势增长。 根据我们的观察, 驱动产品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产品业绩表现和销售渠道多寡。
我们研究发现, 产品规模增长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业绩表现突出叠加代销渠道多的产品规模增长显著; 2) 业绩表现达标且代销渠道多的产品规模增长较多; 3)业绩表现突出, 代销渠道较少, 但为互联网直销银行渠道, 规模增长也较为明显。
总结: 理财公司需关注专业度提升及代销渠道拓展。 对于理财客户而言, 收益表现仍是他们选择产品时的核心关注因素。 2022 年底, 客户因理财产品净值回撤而转向大额存单等存款类产品, 随着固收类理财净值企稳回升, 客户再次“挪储” 回流投资理财产品。 投资者“盯着收益跑” 的行为模式较难发生改变, 因此做好产品业绩管理一定是实现规模上涨的重要因素, 在同一时间内, 业绩表现相对更高的产品更容易实现规模增长。 不过从长期来看, 可能会造成投资者收益风险偏好的错位。
同时, 销售渠道的数量也会影响产品规模的变化。 近年来, 理财公司逐步拓展产品代销渠道, 如兴银理财销售渠道数量较多, 其业绩表现较好的产品规模增长较为明显。 此外, 交银理财超半数以上产品为他行代销, 这也使得交银理财规模出现较为明显上涨。 所以在做好产品本身的同时, 拓展非母行的销售渠道对于理财公司而言也极为重要。
值得思考的是, 以上实现理财产品规模扩张的两个重要原因都在前端销售环节。目前, 投资者的行为模式有两大特点, 一是对产品类型选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体现在产品类型选择上, 投资者会根据历史表现选择产品类型, 如在股票上涨后选择买入, 股票下跌后不买; 在债券上涨后买债, 在下跌后不买; 二是投资者对产品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即时性: 体现在关注产品的收益表现, 在选定产品类型后, 投资者更倾向投资阶段性业绩表现较好的产品, 忽视了较高收益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
对于理财公司而言, 短时的高收益能够实现快速营销, 但长期稳定的超额, 或许才是增强客户粘性的关键。
风险提示: 本报告所载数据为市场不完全统计数据, 旨在反应市场趋势而非准确数量,所载任何意见及推测仅反映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