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基础化工深度报告:COC材料产业化加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来源:华安证券 作者:王强峰,潘宁馨 2023-07-21 13:0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华安证券《基础化工深度报告:COC材料产业化加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主要观点:
COC产业化提速,2025年中国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2万吨COC(环烯烃聚合物)是具有紫外可见区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要用于光学镜头材料及医药包材,目前全球市场需求为8-9万吨/年,中国需求在2.1万吨/年,我们预计到2025年国内需求有望提升至4.2万吨,CAGR高达18.9%。
①手机镜头是COC第一大市场,轻薄多摄的技术趋势下,手机镜头增速高于手机出货量增速,同时镜片层数的增加也是一个显著趋势,COC材料在手机光学镜头领域的需求预计维持高增速。除了传统的手机镜头的应用场景,COC在光学领域面临着虚拟现实、抬头显示、车载光学等新场景拓展的历史机遇。到2025年,我们预计光学镜头领域需求将达到2万吨,新型光学应用领域需求达到0.5万吨。
②医药包材领域是COC/COP材料第二大应用领域,同时也是增长潜力最大的应用场景。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的相关登记情况来看,2022年起,COC/COP相关材料申请登记的品种显著增加,且应用领域和种类明显拓展,行业发展正在加速。预灌封注射器是其中增速最快的细分类别,COC塑料管替代玻管主要应用于价值高昂、敏感类的生物制剂及低温条件下的mRNA疫苗以及医美类注射针剂。到2025年,我们预计预灌封注射器需求将达到1.2万吨,药用容器、药品包装及其他潜在应用领域需求有望达到0.5万吨。
COC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目前国内尚无COC/COP产业化装置落地,产能全部集中在日本,目前主要生产厂家包括瑞翁、宝理、三井、JSR,合计产能8.6万吨。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一方面,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另一方面,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受日本卡脖子的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近两年,国内企业经过长期研发即将迎来突破,成本下降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投资建议:关注国内COC国产化领先企业阿科力及金发科技
阿科力是国内研究及生产COC的领先企业,目前已有5000吨中试将于今年投产,同时在专利上布局全面,研发水平、产业化进展处于行业前列。后续公司在湖北潜江规划扩产3万吨COC及配套单体。此外,建议关注国内改性塑料龙头金发科技,中试装置80吨/年预计下半年完成。
风险提示
COC材料推广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产能建设不及预期;
中试放大失败风险。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金发科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