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西南证券《复盘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的政策应对:反以观往,覆以验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资产泡沫:繁荣景象破灭,陷入持续的经济萧条。日本在1980年代开始形成资产泡沫,股市和楼市均出现了繁荣景象,产生泡沫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宽松、热钱涌入、监管松懈、情绪催化等。日本政府意识到泡沫的严重性后,选择主动刺破经济泡沫。由于资产价格暴跌,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大量企业倒闭,居民收入下降、消费降级,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也快速增加,大批金融机构破产,整体经济进入到通货紧缩时代。
财政政策:积极与紧缩交替,债务负担不断累积。日本政府交替采用扩张和紧缩的财政政策,但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扩张的态势,为刺激经济不断投入大量财政资金,但国内需求疲软使得征税困难,加之减税政策阶段性推出,导致日本债务负担持续累积。然而,从总的经济走势来看,财政刺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日本国内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政府支出乘数下降,没有起到提振经济的作用,反而造成了大量债务累积的问题,另一种观点则是认为经济泡沫破灭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衰退,企业追求“负债最小化”,财政刺激防止了更深程度的经济衰退。
货币政策:非常规政策持续推出,宽货币向宽信用受阻。日本银行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在政策利率接近于零的状态下,多次采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政策力度持续加码,货币政策目标也经历了从价格型到数量型的转变。总的来看,日本经济的疲软态势仍未被改变,对于消除通缩和增加货币供应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货币乘数也自1990年左右开始下降,直到2005年后才开始回升。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包括:家庭对于未来通缩的预期上升、个人和企业更加倾向于保障金融资产的安全性、零利率使得经济各部门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下降、不良债权高企的背景下银行惜贷。但货币政策也可能通过汇率这一传导路径来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
产业政策:倾向知识密集型,更加崇尚市场机制。产业政策通常分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调整产业组织形式两大方面。从产业结构来看,日本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后出台的产业政策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从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转变,二是从“单极型”向“多极型”转变,三是产业导向中的科技成分增加;从产业组织形式来看,1990年以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思路更多是在体制改革上,改变过去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的“追赶型”体制,更多地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来促进产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活性化的措施。效果上,从产业结构的演变来看,日本服务业的地位持续上升,制造业中电机设备等行业更具成长性。从放松监管的角度来看,日本政府在90年代后采取的监管措施的改革,也使得日本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受监管限制放松的影响更明显。
风险提示:观点收集和整理不全面,日本经济超预期变化。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