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CPI或有阶段性负增

来源:信达证券 作者:解运亮,麦麟玥 2023-07-11 11:0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CPI或有阶段性负增》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CPI或有1-2个月的同比负增。CPI同比增速不及市场预期,显示出物价仍有三重压力。第一,原油价格下跌和猪周期下行继续给CPI施加压力。第二,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仍对工业消费品价格有压制。第三,Q2以来服务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略有回调,显示需求恢复步调偏慢。6月通胀数据显示出当前国内物价压力仍存,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年内通胀低点或尚未过去,7月CPI可能还会继续下行,我们预计CPI有1-2个月陷入负增速区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猪周期下行未结束,猪价上涨幅度有限:二是短期内国际油价对通胀的压制可能延续:三是在产能周期的影响下,短期内经济有延续工业品通缩的压力。
三季度PPI同比降幅或将收窄。6月PPI同比降幅连续第六个月扩大,PPI的同比降幅不仅比市场预期更加悲观,而且创下2015年12月以后的新低。首先,6月PPI同比大幅回落既有去年基数的影响,也有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1)6月是最大的高基数效应。2)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多数行业价格环比延续下降超势,但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价格环比小幅上涨。其次,我们认为,PPI下行态势已经在筑底,预计三季度降幅将出现收窄。一是最大的高基数效应或将褪去。二是国内经济恢复慢但仍在修复进程,预计缓慢修复将对冲部分负增。
后续PPI-CPI剪刀差或将收窄。总结来看,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速为0%,而生产者价格指数进一步下跌,这表明二季度国内经济恢复的步调偏慢,而价格方面的疲软态势也表明当前的需求疲软已给经济增长带来阻力,国内出台更多刺激政策的必要性正在上升。根据我们的最新研判,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有望维持积极取向。一是央行可能重新加强信贷投放的窗口指导;二是三季度末前后或有“功能性”降准;三是国内产能周期触底前,央行或再次降息。在经济回升过程中,我们认为,下半年CPI在经历1-2月的负区间后,或将进入缓慢上行阶段。而PPI同比增速正在触底,三季度PPI降幅或将收窄。根据历史经验,PPI-CPI剪刀差走势和PPI走势更相关,我们认为后续PPI-CPI剪刀差或将出现趋势性收窄。
风险因素:地缘政治风险,国际油价上涨超预期等。 CPI或有1-2个月的同比负增。CPI同比增速不及市场预期,显示出物价仍有三重压力。第一,原油价格下跌和猪周期下行继续给CPI施加压力。第二,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仍对工业消费品价格有压制。第三,Q2以来服务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略有回调,显示需求恢复步调偏慢。6月通胀数据显示出当前国内物价压力仍存,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年内通胀低点或尚未过去,7月CPI可能还会继续下行,我们预计CPI有1-2个月陷入负增速区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猪周期下行未结束,猪价上涨幅度有限:二是短期内国际油价对通胀的压制可能延续:三是在产能周期的影响下,短期内经济有延续工业品通缩的压力。
三季度PPI同比降幅或将收窄。6月PPI同比降幅连续第六个月扩大,PPI的同比降幅不仅比市场预期更加悲观,而且创下2015年12月以后的新低。首先,6月PPI同比大幅回落既有去年基数的影响,也有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1)6月是最大的高基数效应。2)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多数行业价格环比延续下降超势,但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价格环比小幅上涨。其次,我们认为,PPI下行态势已经在筑底,预计三季度降幅将出现收窄。一是最大的高基数效应或将褪去。二是国内经济恢复慢但仍在修复进程,预计缓慢修复将对冲部分负增。
后续PPI-CPI剪刀差或将收窄。总结来看,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速为0%,而生产者价格指数进一步下跌,这表明二季度国内经济恢复的步调偏慢,而价格方面的疲软态势也表明当前的需求疲软已给经济增长带来阻力,国内出台更多刺激政策的必要性正在上升。根据我们的最新研判,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有望维持积极取向。一是央行可能重新加强信贷投放的窗口指导;二是三季度末前后或有“功能性”降准;三是国内产能周期触底前,央行或再次降息。在经济回升过程中,我们认为,下半年CPI在经历1-2月的负区间后,或将进入缓慢上行阶段。而PPI同比增速正在触底,三季度PPI降幅或将收窄。根据历史经验,PPI-CPI剪刀差走势和PPI走势更相关,我们认为后续PPI-CPI剪刀差或将出现趋势性收窄。
风险因素:地缘政治风险,国际油价上涨超预期等。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信达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