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2023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产能周期下的嬗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经济:产能过剩的隐忧。 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的环比动能面临走弱: 1) 工业进入“去产能、 去库存” 下行周期; 2) 经济旧动能减速对原材料行业冲击加大; 3) 出口从传统国向“ 一带一路” 迁移, 对中游制造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拉动可能相对下降; 4) 外围科技封锁对高技术产业的冲击显化; 5) 服务业和消费增长的基础有待夯实。 低通胀也是经济供求失衡的体现: 1) 上半年CPI走低是需求不足与短期扰动共振的结果; 2) PPI的波动来源主要集中在几大原材料行业, 对房地产和基建的敏感性强; 3) 今年以来PPI下行向CPI的传导效率明显提升, 体现了消费需求偏弱的问题。
政策: 增量和加码可期。 财政政策加码的可能步骤: 二季度推动加快地方专项债发行;三季度推出新一批政策性金融工具,其规模主要取决于土地出让收入的恢复情况;同时继续加快“十四五” 重大项目建设, 基建的实物工作量有望得到保障。货币政策有必要继续推动降成本: 上半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 已为政策利率调降打下基础, 下半年降息成为“ 可选项” ;降准在MLF到期高峰期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稳信用” 斜率相对有限, 全年社融增速可能运行于10%+-0.5%的区间。
海外:货币政策过渡期。 美国经济、 就业、 通胀的降温趋势已基本确立, 且金融风险冒头, 美联储接近加息终点;但就业和通胀降温速度较慢, 美联储可能维持“ 充分限制性” 利率水平直到今年底或明年初。 历次美国利率“平台期” 的资产表现: 美国股债双牛, A股和港股表现积极, 美元指数在临近降息时承压。 在此背景下, 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的约束有望下降。
市场:人民币破七无妨。 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可期, 数字经济和半导体板块表现可能优于“中特估” ; 国债利率震荡格局有望被打破, 十年国债利率可能阶段性下行至2.6%左右; 人民币汇率有望在震荡中回升, 主要契机包括:政策加码带动中国经济复苏预期向好, 美元指数运行中枢回落,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下降。
风险提示: 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海外经济金融环境超预期恶化, 国际地缘风险超预期等。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