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以邻为鉴”系列一:日本“债务货币化”,有何启示?

来源:国金证券 作者:赵伟,杨飞 2023-05-23 10:5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以邻为鉴”系列一:日本“债务货币化”,有何启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近些年,地方债务始终是防风险焦点之一;近期,部分地方化债再次引起市场关注。回顾过往,日本20世纪90年代产业转型过程中曾面临的政府债务高企、出口地产引擎“熄火”等问题,其经验教训有何启示?本文梳理,可供参考。
一、他山之石:日本1990年代经济转型遇到地产出口下滑、债务承压、外部形势严峻等阻碍
199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下半场”面临出口和地产两大经济引擎熄火、外部环境恶化等问题。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出口占GDP比重由13%以上回落到1990年代中期的9%以下;同时,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企业、居民资产大幅缩水,二十年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较1990年高点下滑超50%、土地价格下滑65%。
产业转型规划失当、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不得不加深对政府债务的依赖。1990年代,日本产业规划出现失误、对创新产业投入不足,信息化设备投资力度较美国差距明显拉大;叠加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福利支出难缩减等因素,使1990年代日本政府杠杆率快速增长70个百分点达136%,付息支出占GDP比重达2.3%。当前我国也面临债务问题显现、出口地产承压、外部形势严峻等问题,日本1990年代经验教训或可提供一定借鉴。2021年下半年以来,地产对经济支撑减弱;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下滑超20%,拖累地方财政收入和偿债能力;债务风险逐渐显现,2021年我国广义政府杠杆率达91.9%、近日本1990年代中期水平。
二、以邻为鉴:“债务货币化”帮助日本维持巨额政府债务的同时,“后遗症”也在加速显现
针对债务问题,日本也曾尝试采取“开源节流”方式化解,但均未有理想效果。1990年以来,日本致力于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以控制中央债务规模,但其“三位一体式改革”由于政治阻力等因素,并未降低地方财政对中央政府的依赖;而消费税率虽陆续提升至10%,但内需低迷下,近年消费税收入对总税收比重已明显下滑。
经济发展内生动能不足、债务依存度提升下,“债务货币化”成为日本政府滚续政府债务的主要手段。2020年日本政府杠杆率达262%、位列发达国家第一;巨额债务滚续主由“债务货币化”政策支持,日央行一方面长期实施极低的利率政策,降低付息压力;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购买国债,截至2022年日央行持有国家债务比例近45%。
“债务货币化”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日本债务风险暴露,但其“后遗症”也在加速显现。日本大幅扩张的政府债务导致付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高达25%;且面对日元疲软需,考虑到债务付息压力,货币政策难以加息支持;长期来看,极低的利率政策会维护僵尸企业,阻碍市场出清,给生产率增长、经济发展带来下行压力。
三、鉴往知今:日本经验显示降低付息成本等为化债“权宜之计”,推动技术进步才是根本之道
日本债务问题的经验显示,化解债务风险需多种政策配合;其一、货币政策要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宽松的信用环境,以降低付息成本;其二、财政政策要“开源节流”,通过推动财政改革等,一方面防止债务过度扩张,另一方面提升偿债能力;其三、产业政策亦是关键,推动经济转型、提升偿债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债务风险。
当前我国政府债务问题与日本多有不同;一是,日本巨额政府债务多由中央政府承担,而我国则是地方债务累积较多,债务风险多体现在部分高风险地区、更多为结构性问题;二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下,日本新增债务多用于福利支出,而我国地方债务则更多投向基建领域,为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促进产业发展等“开源”方式化债提供可能。
与日本债务问题的不同之处,使得我国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或应加大精准施策力度而非实施“大水漫灌”;同时,日本经验教训指向降低付息成本、控制债务过快增长为“权宜之计”,中长期来看,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地方经济“造血能力”才是根本之道。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数据统计存在误差或遗漏。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