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西证券《计算机行业:Tesla Bot:ChatGpt产业共振,剑指具身智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概述:
2023年5月17日,特斯拉召开2023年股东大会,展示了一直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进化情况,机器人作为AI技术的重要载体成为市场焦点。在ChatGPT掀起的AI风潮下,机器人与大模型有望实现产业共振。
特斯拉股东大会召开,人形机器人Optimus进化
在机器人领域,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一直备受关注。2021年,马斯克发布了仅处于概念阶段的特斯拉通用机器人计划,2022年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实体亮相,在没有连线或后援的情况下能简单走几步。2023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展示了TeslaBot的最新进展:TeslaBot不仅可以流畅行走,多个TeslaBot还可以一起往前行走,并且边走边发现并记忆周遭的环境,此外,还能够精准控制力道,各种物体拿捏自如。
TeslaBot技术支撑——AI域、技术域
特斯拉机器人可以简单拆分2个域,即AI域及技术域。AI域:采用FSDcomputer作为算力核心,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FSD算法主要依赖于神经网络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其核心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车辆的环境感知和物体识别,FSD算法在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和控制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域:机器人头部包含信息屏幕,用来展示信息,此外机器人由轻质材料组成,并且四肢包含40个左右的机电执行器,并通过力反馈感应系统来实现平稳和敏捷双脚行走。研究团队使用电机扭矩控制(motortorquecontrol)操纵人形机器人腿部的运动,让机器人「落脚」力度保持轻缓。
ChatGPT风起,机器人与大模型有望实现产业共振
ChatGPT掀起的AI浪潮依旧在全球范围内疯狂蔓延,机器人作为AI技术的重要载体成为市场焦点。在当前所处的“模型”范式后,下一个“行动”范式节点是以机器人为代表的物理空间革新,而当前AI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为下一范式来临注入强大推动力。大模型对机器人的赋能体现在1)感知系统及方式的革新;2)提升控制、规划决策和交互能力。代表研究包括谷歌的具身多模态语言模型PaLM-E、微软的ChatGPT以及商汤“书生2.5”模型对机器人在人机交互、行动规划决策、问题处理和智能控制等多任务领域的实验。
我们认为AI现实场景应用中的探索,最终目的是给大语言模型“穿上机器人外衣”,进而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因此要进一步关注目前可以用大模型进行改造的硬件机器人类型及应用场景:1)服务类机器人;2)工业机器人;3)人形机器人。
受益方向梳理:机器人产业链、机器视觉、大模型
在各大厂商加速布局AI算法和机器人产业链,寻求多领域场景落地可能性的背景下,我们认为重点关注领域及受益标的包括:机器人产业链(三花智控、绿的谐波、鸣志电器)、机器视觉(虹软科技、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视觉领域大模型(商汤科技、云从科技)。
风险提示
核心技术水平升级不及预期的风险,AI伦理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风险。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