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营收规模整体平稳增长,基金持仓明显回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期(4.22–5.6)上证综指收于3,334.50,上涨1.01%;沪深300指数收于4,016.88,下跌0.39%;中小100收于7,330.14,下跌2.21%;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127.08,下跌0.2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6位。其中,中药、医药商业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十一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医美行业发展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加强市场准入、资质审核、规范“导购”活动等方面,强调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未依法取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为当下火热的颜值经济指出了一条规范发展的道路。
《意见》首先从加强医疗美容行业准入管理入手,明确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市场监管总局有关经营范围规范目录,指导确有从事医疗美容服务经营意愿的申请人勾选“医疗美容服务”等规范表述登记经营范围,依法履行“双告知”职责,并当场告知申请人开展医疗美容服务须申请审批及相应的审批机关;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结合医疗美容诊疗特点,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加强医疗美容诊所备案信息管理,强化诊疗质量控制,严把行业准入关。
三部门联合发文,切实加强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指出,要以县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切实加强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通知》指出,截至目前,尚有约12.86%的县级行政区域(不含市辖区)未设置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其中约一半为脱贫县和原深度贫困县,极大限制了中医药服务供给。以县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全面加强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特别是填补脱贫县和原深度贫困地区空白,将有效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
NMPA:组建中药材GAP专家工作组
2023年05月05日,为促进中药材规范化发展,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序实施,强化中药材质量控制,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组建中药材GAP专家工作组的通知》,对专家组遴选原则、工作职责进行了说明,同时公布了第1批25名专家名单。
核心观点:
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4846.92亿元,同比增长9.59%,较2021年的增速水平(13.28%)有所回落,行业整体稳定发展。从行业营业收入结构来看,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制品板块近年来在医药生物行业中的占比逐渐提升,成为近年来驱动行业增长的主要板块。
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归母净利润1943.52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为-6.30%,较2021年增速水平(55.99%)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行业归母净利润结构来看,近年来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板块在整个行业中占比显著提升,化学制剂、原料药和中药板块在整个行业净利润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2023Q1,医药生物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353.22亿元,同比增长1.96%,虽然较2022Q1增速(14.15%)有所放缓,但仍旧维持了增长势头;2023Q1,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558.38亿元,同比减少27.74%,2021Q1和2022Q1基数较高,2023Q1增速虽大幅下降但归母净利润仍维持在近几年较高水平。
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毛利率34.99%,与2021年相比降低了0.82个百分点;2023Q1,医药生物行业毛利率33.27%,较2022Q1降低了4.07个百分点,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略有下降。2022年,行业净利率8.34%,较2021年下降了1.33个百分点;2023Q1,行业净利率9.35%,较2022Q1下降了3.23个百分点,均有所下降,主要由毛利率下降所致。
从子板块来看,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最快的三个子板块分别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医药商业,分别为32.88%、21.65%和8.60%;2023Q1,营业收入增速最快的三个子板块分别是医药商业、中药以及化学制剂,分别为14.85%、14.28%和6.00%。
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最快的三个子板块分别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原料药,分别是:41.26%、16.94%和9.20%;2023Q1,归母净利润增速最快的三个子板块分别是中药、医药商业和化学制剂,增速分别为:55.93%、13.73%和12.77%。
我们对2022Q4医药生物行业及各个子板块基金持仓情况进行了梳理。横向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医药生物行业基金持仓比例为11.01%,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前三。纵向来看,2022Q4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和行业超配比例均呈现出明显的回升趋势。分季度来看,2022四个季度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分别为11.67%、10.22%、9.92%和11.01%;行业全年超配比例为分别为2.98%、2.26%、2.08%和2.52%。
海外资金方面,相较于2021年,外资在2022年前期持股占比经历震荡回调,但自11月底以来,海外资金信心明显回升。整体来看,外资持股占医药生物行业总市值比重相对较低,截至2023年2月10日,占比约为3.04%,自2022年12月22日起一直维持在3%以上,较为稳定。从流动市值方面来看,截至2022年2月10日,外资持股占医药生物行业流通市值比重为6.65%。短期来看,随着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外资持股流通市值的占比近期整体呈现上行的态势。随着经济复苏趋势确立,海外资金呈现了较为明显的流入趋势。分行业来看,外资持股在医药生物行业投资公司的数量上以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中药公司为主;外资持股在医药生物行业投资公司的金额上以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化学制药为主。截至2月10日,外资在医药生物行业中持股市值排名前20的公司中,合计持有1549.35亿元,占外资持医药生物行业股票的70.16%。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随着年报和一季报逐渐披露,部分业绩超出预期的个股值得关注。资金流动数据显示,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是短期内行业的热门板块。资金配置数据显示,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是短期配置的热门板块。总体来看,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以及受益于政策扶持的创新型成长企业及其产业链和新兴产业,在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下,预计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君实生物-U和华东医药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