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电动车产业链向好发展,储能需求有望快速释放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华西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电动车产业链向好发展,储能需求有望快速释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概述:
据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分析与判断:
新能源车销量逐步恢复,优质供给推动景气度提升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5.3万辆,同环比分别上升34.8%、24.4%,2023年以来呈现逐月向上的趋势。从渗透率的角度来看,2023年3月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渗透率为26.64%,同比提升4.98pct,电动化率提升态势有望延续。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和地方政策多维度持续优化。从市场层面来看,新能源车型不断推出,是车企角逐的重点战略方向,据高工锂电统计,近期上海车展中首发新能源车型展出占比超过新车型的2/3。我们认为,随着原材料价格回归以及优质供给的增加推动电动车性价比不断提升,国内将进入电动化加速渗透阶段,渗透率提高的空间仍较为广阔,有望不断带动全产业链需求增长。
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充换电设施建设将不断完善
从市场端来看,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安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国内公共+私人桩保有量为521.0万台,以2022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10万辆计算,车桩比为2.5:1,与2021年底的3.0:1相比,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
政策持续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例如:2023年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及“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的目标。
我们认为,整车和充电设施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以及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持续优化。
需求提升+成本下探,储能装机量有望持续提高
在政策支持、新能源消纳需求提升以及商业模式优化的背景下,储能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CNESA,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3.1GW,同比增长128%;新增装机规模达到7.3GW,同比增长200%。根据GGII,23Q1公开的储能中标项目(包括EPC总包、储能系统集成等项目)总容量达8.5GWh,超过22年上半年总和。我们认为,储能市场的高景气度持续,装机量有望不断增长。
上游价格下行,有望推动储能需求释放。根据鑫椤锂电,2023年4月27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19.15万元/吨,方形储能电芯(磷酸铁锂)的均价为0.76元/Wh,与2023年1月3日相比价格分别下降62.3%、20.8%。原材料价格走低的背景下,近期储能系统价格也出现明显下降,根据GGII,2023年3月,国内储能系统采购的单价在1.16-1.31元/Wh的范围内,均价为1.22元/Wh,较2月下滑0.23元/Wh。我们认为,原材料价格的降低是推动储能系统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成本端带来的收益率改善有望促进装机需求释放。
电网投资持续增长,特高压&电网智能化有望加速
电网转型升级需求下预计投资规模将继续加大。据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表示,国家电网2022年全年电网投资超5000亿元;2023年,国家电网的电网投资额将超5200亿元,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背景下,1)特高压建设预计持续推进。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网累计建成33项特高压工程,新能源外送等需求和供需错配下,“十四五”期间特高压和各级电网网架建设升级有望持续推进;2)电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有望加速。在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储能等交互式用能设备广泛应用的情形下,电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有望加速。投资建议:
电动车产业链方面,我们持续看好:
1)具备平台化优势、格局清晰、受益海外增量等环节/公司。
2)围绕快充、续航、安全性等核心性能方面的技术升级,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将加固自身护城河。
3)钠电、复合集流体、硅负极、碳纳米管导电剂等新技术。
4)原材料价格回归合理,驱动电池端盈利能力不断修复。
5)储能、两轮车等具备结构性机遇的细分环节,以及持续完善的充换电设施环节。
受益标的:宁德时代、科达利、璞泰来、天奈科技、宝明科技、骄成超声、双星新材、鼎胜新材、万顺新材、亿纬锂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振华新材、诺德股份、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德方纳米、天赐材料、华友钴业、炬华科技、道通科技、绿能慧充、英杰电气、通合科技等
储能方面,我们持续看好:
1)逆变器技术领先和具备渠道优势的企业。
2)在系统优化、效率管理、应用经验具备优势的供应商。
3)高压级联技术具备成本和效率的双重优势,在电网侧大储和工商业侧储能中有望迎来机遇。
4)具备技术及成本优势并率先完成技术认证和具备海外销售渠道的公司。
受益标的:科华数据、阳光电源、盛弘股份、科士达、智光电气、金盘科技、德业股份、上能电气、锦浪科技、鹏辉能源、派能科技、同力日升、华宝新能等
电网方面,我们持续看好:
1)电网投资持续增长背景下,电网相关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等设备厂商有望受益。
2)特高压建设持续推进,相关环节/公司有望受益。
3)电网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布局电网智能化环节的企业有望受益。
受益标的:国电南瑞、思源电气、海兴电力、智洋创新、中国西电、平高电气、许继电气、特变电工等。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达预期;储能行业发展不达预期;充电桩建设不达预期;电网投资或建设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等。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许继电气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