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农林牧渔行业周报:亏损有望加速去化,非瘟疫苗稳步推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我们认为当前应弱化能繁母猪存栏绝对值,重点关注产能去化的趋势,连续的养殖亏损背景下,二季度现金流的收紧和猪价的进一步下探将是去化加速的最强证据。非瘟疫苗提交应急评价申请,持续关注后续进程。
本周核心观点
【生猪养殖】Q2猪价延续低迷,关注产能去化趋势
据博亚和讯统计,本周全国生猪均价14.38元/kg,环比下跌1.43%,同比上涨16.64%;自繁自养亏损347.06元/头,环比亏损加重6.54%,同比减亏34.73%;外购养殖出栏亏损458.55元/头,环比亏损减轻3.94%,同比加重46.02%。
出栏体重上升,Q2猪价延续低迷。据涌益咨询统计,本周全国平均出栏体重为122.86公斤,周环比增幅0.07%,月环比增幅0.66%;本周175公斤肥猪和标猪的价差为-0.32元/公斤。我们观察到近期出栏体重持续攀升、标肥价差倒挂,预示前期二次育肥户陆续出栏,规模场有所放量,市场供应相对宽松,但下游需求依旧不温不火,我们判断二季度猪价将延续磨底。
关注产能去化趋势。3月份全国能繁母猪产能继续去化,但市场对于实际去化幅度存在较大分歧。我们认为持续精确的跟踪大型养殖集团产能变化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当前应弱化能繁母猪存栏绝对值,重点关注产能去化的趋势,连续的养殖亏损背景下,二季度现金流的收紧和猪价的进一步下探将是去化加速的最强证据。
投资建议:持续的产能出清有望打开未来的猪价中枢,近期板块回调之后估值再度回到历史底部,建议积极参与。弹性推荐出栏增速较快的【新五丰】【天康生物】;稳健推荐养殖成本领先的龙头【牧原股份】;出栏重回增长、成本边际改善的【温氏股份】。
【白羽肉鸡】断档期已过苗价仍在高位,转机有望如期而至
据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数据,截至2023年4月9日,全国在产祖代鸡存栏115.87万套,连续4周环比下滑,较22年10月份的高点下降17.85%;父母代鸡苗价格攀升至62.06元/套,较22年10月份上涨157.85%;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连续增加至2262.60万套,较22年10月份上涨13.64%;商品代鸡苗售价6.18元/只,较23年年初上涨328.79%。
断档期已过商品代鸡苗价格为何居高不下?
根据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数据,22年在产祖代种鸡存栏从1月增加至10月,根据生产周期推演父母代种鸡存栏在23年5月以前会延续增长势头,但受种鸡性能下降和疾病影响,在产父母代存栏高位并未导致商品代鸡苗的供应大幅增加,加上养殖利润刺激补栏情绪,2023年鸡苗价格持续攀升。
供应拐点何时出现?
根据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数据,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高点在22年10月,之后延续去化,理论推断在产父母代存栏高点在23年5月,之后将开始减少,而在产父母代种鸡基本决定当期的商品代鸡苗供应,因此我们判断23年5月前后商品代鸡苗供应量将转入下降通道。
当前的主要矛盾在哪?矛盾如何打破?
我们认为当前产业链的矛盾在于下游屠宰端还未实现利润,充沛的屠宰产能抢夺短缺的毛鸡资源,产业链亏损向屠宰端集中,而高苗价抑制补栏则加剧该矛盾,从而压制苗价继续上涨。未来我们认为在产父母代存栏拐点向下将加剧鸡苗供应紧缺,下游冻品价格有望随工厂、学校、团膳等消费场景的强势复苏继续回升,饲料价格下降也能提振补栏信心,商品代鸡苗价格有望在二季度维持景气。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当前板块仍处于左侧,商品代鸡苗价格的再次上涨就是板块的最强催化剂。重点关注上游主营鸡苗业务的【民和股份】【益生股份】,鸡苗价格持续攀升,公司有望充分释放业绩弹性;其二关注产业链一体化龙头【圣农发展】和下游优质标的【仙坛股份】,消费端的恢复最先传导至鸡肉及食品加工企业,公司业绩改善将率先兑现。
【动保】非瘟疫苗已有实质性进展,持续关注后续进程
应急评价通道:根据农业农村部第392号公告,兽药评审有一般评审、优先评审、应急评价、备案审查四种评审方式,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所需的兽药,农业农村部可启动应急评价。评审中心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要求开展应急评价,重点把握兽药产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非关键资料可暂不提供。经评价建议可应急使用的,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根据评审中心评价意见提出审核意见,报分管部领导批准后发布技术标准文件。有关兽药生产企业按《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规定申请临时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亚单位非瘟疫苗研发已有实质进展。在当前非瘟疫病散发且难以防控的背景下,国内亚单位疫苗研发进程加速推进,4月14日,普莱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与合作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合作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已于近日向农业农村部提交了兽药应急评价申请,相关评审工作正在推进。根据应急评价流程,之后仅需通过复核检验来验证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即可进行应急使用,若安全、优质的非瘟疫苗实现商业化应用,参考口蹄疫疫苗,行业或迎来强扩容,行业竞争格局有望重塑,获得生产资质的几家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打开长期增量空间。
国内两条亚单位疫苗研发路径分别为:
(1)普莱柯与兰研所合作路径。普莱柯充分发挥亚单位平台优势,积极参与前期研发分工、亚单位蛋白的构建、半成品质量研究、中试生产、GCP资质等工作。公司与兰研所的合作是双方共享知识产权,因此该疫苗若成功实现商业化,公司有望率先获得生产资质,并享受技术转让的收入分配。
(2)生物股份、中牧股份与中科院合作路径。生物股份凭借拥有国内首家由企业投资建设的P3实验室,积极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通过亚单位及mRNA等多条技术路径攻关。生物股份、中牧股份在2023年3月21日分别发布公告,二者与中科院等科研单位签订《非洲猪瘟亚单位(纳米颗粒)疫苗技术开发(合作)合同》,共同研究开发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若该疫苗获批生产上市,公司将在动物疫苗领域再次占领科研制高点。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生物股份】,核心逻辑在于:1)大单品口蹄疫苗价格战缓和,口蹄疫疫苗有望量利齐升;2)非口蹄疫疫苗发力已现成效,收入增速有望超预期;3)年初公司大股东全额认购定增,并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发展信心;详见2023年1月4日发布的深度报告《生物股份深度:困境已过,再次腾飞》。【中牧股份】(市场苗逆势增长,化药表现亮眼),详见2023年2月23日发布的深度报告《中牧股份深度:老牌国企动保劲旅,国改再提速》。【普莱柯】(公司圆环、圆支二联疫苗表现亮眼,非瘟疫苗或贡献业绩)。关注【科前生物】(猪苗龙头,业绩与猪周期强相关)。
【农产品】玉米、豆粕价格趋势性回落
豆粕:供强需弱,二季度豆粕价格易跌难涨。据博亚和讯数据,截至2023年3月底,国内豆粕现货价格跌至3737元/吨,较2022年12月下跌1006元/吨,创2022年2月以来新低,主要系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高于去年同期,预计23Q1进口大豆到港量为2357万吨,大豆压榨量明显上升,豆粕现货供应宽松,但下游生猪养殖持续亏损、水产养殖处于销售淡季,饲用需求偏弱,豆粕价格缺乏支撑。展望2季度,巴西大豆自3月迎来收割季,二季度集中上市,进口大豆到港量有望维持高位,豆粕现货供应或持续增加,但下游生猪养殖亏损继续拖累饲用需求,预计二季度豆粕延续供强需弱,豆粕价格易跌难涨。
玉米:供应宽松,二季度玉米价格震荡偏弱。据博亚和讯数据,截至3月27日,东北企业玉米收购区间在2570-2720元/吨,较2022年底下调20-90元/吨,华北企业收购区间在2760-2960元/吨,较2022年底下调40-150元/吨,主要系一季度国内玉米处于集中上量阶段,同时国内大量采购美国玉米增加供应,而下游需求受养殖亏损影响恢复比较缓慢,玉米价格支撑较弱。展望二季度,玉米供应端仍面临国内干粮上量、进口玉米采购量加大的压力,需求端饲料需求低迷,预计二季度玉米价格整体延续震荡偏弱走势。
我们认为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材料价格的回落,有望缓解上市猪企的饲料成本压力,释放出一定盈利空间。
风险提示:畜禽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疫病大规模爆发、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第三方数据可信性风险。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