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国元证券《天算不如人算:关于债基新规和仍会下降的信用利差》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要点:
按照最新的债券基金指导意见,其投资AA+级别信用债的规模不能超过总信用债规模的20%(此前为50%),且只有AAA信用债才可使用杠杆。
这个指导意见不会太大程度引起债券基金配置结构的变化:
1)按照去年债券公募基金的年报,在债券基金所重仓的信用债中,AAA级信用债的持仓达到77.6%,AA+及以下的信用债持仓为22.4%,按照此比例进行推测的话,债券基金的信用债配置略超标准,后续只需稍作调整即可;
2)之前虽然要求偏宽,但债券基金的中低评级债券是严重欠配的,这源于市场在大量违约后的自发避险的结果,这已经是市场最大的安全垫;
3)此外,这个意见应该是新老划断的,应不会引起存量中低评级信用债的抛售。
对于大多数新的非纯信用产品来说,甚至都可以不减配中低评级信用债,只要再多配12%的AAA信用债,中低评级信用债的配置即可达标。从总的债券基金重仓结构看,信用债仓位只有17.6%,这意味着,从利率债、同业存单或转债上挪过来2.1%左右的仓位即可。
这不太会引起信用利差出现太大变化,在持券结构变化不大的情况之下,我们还应该关注广义基金总的规模变化:
1)按道理讲,广义基金不太会出现明显降速,毕竟M2当前仍然在持续上升;
2)当然,去年11月份之后,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增长速度的确降幅明显,这个变化应该不是宏观上的货币供应量造成的,而更可能是市场情绪所导致的;
3)这和去年11月后信用利差的飙升是相互匹配的,但如今信用利差已在向下恢复,广义基金规模也可能会重新增长,且回到货币供应量那个轨道上去。
当然,这个新的管理办法会进一步夯实信用分层的格局:
1)从2018年之后,信用体系就以AA+为分水岭被撕开了一道越来越明显的裂口,不同级别的信用利差也南辕北辙;
2)之前的信用裂口,是在2018年后逐步密集的信用违约下,市场的集体避险所导致的,目前来看,这个政策出于保护市场的考虑,让这个裂口更加难以弥合。
这对于民营企业不是一件好事:
1)在分水岭(AA+)以下,民营企业的家数占了27%,而对于AAA这个级别的企业来说,民营企业只占了6.4%,这意味着信用供应是有偏的;
2)风险其实没有消失,只是被挪来挪去而已,可以看到,政策选择让金融层面尽可能规避风险,实体企业的风险就不会下降。
在投资上,宏观层面仍然指向信用利差大概率下降,这意味着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当前做一些信用下潜,仍然可以买在收益率的相对高点。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超预期,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