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宏观点评:3月经济如何比1、2月“更好”?

来源:东吴证券 作者:陶川,邵翔 2023-04-03 22:1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点评:3月经济如何比1、2月“更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在昨天博鳌论坛的开幕致辞中,李强总理表示3月经济的情况比1、2月更好。那么究竟好在哪?制造业的“答卷”明显不达标,建筑业和服务业的表现可能才是底气所在:尽管3月制造业PMI不仅高于荣枯线,且高于2013-2019年同期,但是主动去库存的特征十分明显。而服务业和建筑业继续“报复性”扩张,则是当前总量政策保持的定力的重要原因。
3月制造业PMI仍处于景气区间,但是主动去库存特征明显。3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7%(前值56.4%),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制造业PMI为51.9%(前值52.6%),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虽环比下降但仍处于荣枯线之上。3月制造业PMI有所回落属正常现象:PMI统计的是采购经纪人判断本月相较于上月的变化情况,通常春节所在月份PMI会出现一定下滑,为春节过后PMI的环比上升做铺垫。而今年春节错位、疫情过峰、“重启经济”的定调等因素大幅拉高2月制造业PMI,使3月PMI继续保持上行的压力较大。
3月PMI产成品库存指数降至49.5%(前值50.6%),低于荣枯线,表明库存持续去化且速度加快。不过主动去库存特征依然显著:PMI生产指数降至54.6%(前值56.7%)、PMI原材料库存指数(48.3%,前值49.8%)和从业人员指数(49.7%,前值50.2%)更是跌破荣枯线。结合PMI新订单指数来看,目前经济仍处于典型的主动去库存阶段,去库能否从主动转为被动取决于后续需求端能否进一步复苏、生产端能否加快“进度条”。若订单继续减少,制造业PMI仍有下行风险。
3月制造业PMI的回落主要受生产拖累。从构成制造业PMI的五大分类指数来看,3月PMI的下降主要是受到生产回落的影响:3月PMI生产指数录得54.6%(前值56.7%),对制造业PMI造成0.53个百分点的拖累。结合相关高频数据来看,3月汽车钢胎和高炉的开工率确有下滑趋势,制造业生产动能变弱。
其余四个主要分类指数中,PMI新订单指数录得53.6%(前值54.1%),拖累制造业PMI0.15个百分点;PMI原材料库存指数录得48.3%(前值49.8%),拖累制造业PMI0.15个百分点;PMI从业人员指数录得49.7%(前值50.2%),拉动制造业PMI0.1个百分点;PMI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录得50.8%(前值52%),拉动制造业PMI0.18个百分点
供需双双回落,企业前景预期稍有弱化。除生产端节奏放缓之外,需求端(尤其是外需)也有回落。内需方面,3月PMI新订单指数为53.6%(前值54.1%),仍处于荣枯线之上,但较上月有所回落;PMI在手订单指数为48.9%(前值49.3%),同样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3月乘用车日均零售量和批发量呈下行趋势。外需方面,3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4%(前值52.4%),CCFI、SCFI及NCFI三项出口运价指数仍未出现好转,欧美银行危机后经济增长前景较为黯淡,短期内外需转好的可能性较低。在供需同步回落的作用之下,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也出现下滑,从2月的57.5%降至55.5%。
中小企业景气下降,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迫切。从企业规模来看,3月大型企业PMI为53.6%(前值53.7%),与上月基本持平。而中小型企业PMI的下跌态势较为明显:中型企业PMI为50.3%(前值52%);小型企业PMI为50.4%(前值51.2%),三类企业之间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当前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加码。
非制造业恢复发展步伐加快。比起制造业PMI的回落,3月建筑业PMI和服务业PMI的上升为主要亮点,两个指标仍居于荣枯线之上且继续保持上行趋势。具体来说,建筑业PMI为65.6%(前值60.2%),较上月大幅上升5.4个百分点,这与基建投资的“稳增长”力度较大有关,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服务业PMI为56.9%(前值55.6%),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各地“促消费”等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撬动消费潜能,服务业稳定恢复。
总体上看,经济仍具韧性和潜力。虽然受供需影响,制造业增速比起上月有所放缓,但整体仍处于复苏阶段。基建和服务业有望成为经济主拉动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双轮”带动市场加速回暖。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收紧下外需回落,海外经济提前进入显著衰退,严重拖累我国出口。毒株出现变异,疫情蔓延形势超预期恶化。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吴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