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宏观动态跟踪报告:瑞信事件后,欧洲银行业何去何从?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宏观动态跟踪报告:瑞信事件后,欧洲银行业何去何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平安观点:
2023年3月以来,美国硅谷银行倒闭拉开本轮银行危机序幕。而随着瑞信被收购、德银资产遭遇抛售,市场焦点似乎从美国中小银行转向欧洲大型银行。本报告详细梳理欧元区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关键指标,并结合德银的案例,评估当前欧洲银行业的现状。
资本充足率高位回落。截至2022年三季度,欧元区银行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为14.74%,较2021年末下降0.86个百分点,但仍高于2019年三季度0.37个百分点。分规模看,欧元区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反而低于中小型银行;分地区看,德国、法国等欧元区“中心国家”的CET1仅高于意大利、希腊等国一个百分点左右。
不良贷款率仍处低位。欧元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大幅降至2022年三季度的1.79%,不良贷款总额也降至3450亿欧元。较低的风险成本比率(costofrisk)与不良贷款率的走低相一致。不过,不良贷款的结构变化(stage2+stage3占比上升)可能暗示欧元区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空间不足。
盈利能力及流动性压力略升。欧元区银行业资本回报率(ROE)仍保持历史高位。不过,货币紧缩与信贷放缓、资产价格下跌、以及美国经济走弱等,可能使未来欧元区银行业的盈利面临压力。欧元区银行业的流动性状况边际恶化,近三个季度流动性覆盖率(LCR)下滑近10个百分点,但绝对水平仍好于2019年水平。
风暴眼中的德银:“短板未必那么短”。德银作为市场印象里“短板”,事实上近年来的业务表现可圈可点。德银近年来的业务重组较为成功,2022年财报呈现较强韧性,几乎所有经营指标“逆势”向好。我们认为,德银不会成为下一个“瑞信”,未来市场恐慌情绪有望平复。
结论:欧洲银行业非“将倾之大厦”,但亦需持重前行。1)2022年欧元区银行业承受一定压力,但主要指标仍好于2019年水平,更好于2016年以前的水平;2)欧元区“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银行业均存在潜在风险,“五十步笑百步”殊不可取。这也符合我们对欧元区经济“碎片化”问题的理解;3)相比于中小银行,欧元区大型银行的风险可能更需要关注。4)德银的逆势“蜕变”或暗示近期市场抛售行为并非那么理性;5)展望未来,欧元区银行业可能继续承压,但此刻押注“系统性银行危机”爆发的交易为时尚早。
风险提示:美欧银行业资产波动超预期,欧元区银行业基本面恶化超预期,欧元区经济下行超预期,欧央行紧缩政策超预期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