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首席宏观报告:恰如其分的降准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首席宏观报告:恰如其分的降准》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平安观点:
央行此次降准恰如其分,且符合我们对今年降准仍有空间的预期。我们认为,央行在当前时点降准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量:
首先,年初信贷扩张较快,银行“缺长钱”亟需降准。年初以来,信贷投放汹涌,前两个月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同比多增1.75万亿元。在贷款创造存款的机制下,银行发放贷款后需缴纳更多法定存款准备金,产生中长期流动性缺口。2月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已然偏紧,DR007均值为2.07%,高于政策利率;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较大(年初以来发行规模较19-22年均值高近2500亿元),成本升至政策利率以上(股份行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高于1年期MLF利率)。在此背景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大额投放资金,但OMO是不稳定的“短钱”,MLF是价格较高的“长钱”,均不及降准所提供的“稳定的长期资金”。当前时点降准,能够起到稳定货币市场利率的积极作用,减轻银行的流动性约束,缓解其成本压力。
二是,货币支持实体经济仍有必要,降准释放积极信号。前两个月中国经济修复势头较好,一方面受前期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的驱动,另一方面受经济疫后自然修复的环比力量助推。然而,结构上居民大宗商品消费低迷、房地产市场恢复形势还不稳固,制造业投资在出口下行、产能利用率偏低形势下后续仍有回落压力。经济总量的恢复难掩结构的不均衡,货币政策需维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将社会融资成本稳定在偏低位置,既要支持政府债券发行、提供基建配套投资,又要为居民和企业内生活力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两会闭幕之后,新一届政府任期开始,降准能够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表明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修复的态度,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势头。
三是,在美国银行业危机冲击下,美联储加息将转换为“小步慢跑”的方式,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制约在减弱。今年2月以来,随着美国经济数据走强、加息预期升温,3月2日10年美债收益率盘中几乎升至4.1%,创下2022年11月以来新高;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3月7日、8日连续接近“7”的关口。但在硅谷银行事件之后,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明显缓和:1)美联储3月更快加息(由25bp升至50bp)的预期被打破。截至3月17日,CME利率期货市场预计3月有83.4%的概率加息25BP,5月可能是最后一次加息,而下半年或有2-3次降息。
2)中美利差显著收窄。硅谷银行事件以来,2年期美债利率一度跌超100BP,中美2年期国债利差收窄近90bp;10年期美债利率波动中枢由4%降至3.5%左右,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收窄近40bp。3)国际资本流动形势也有边际改善,本周北上资金连续5个交易日净流入,累计规模达147.8亿元。我们认为,目前尚难确认下半年美联储会否降息,但至少美联储将保持“小步慢跑”以平衡金融和通胀风险,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货币政策的掣肘减弱。
我们认为,为保持大致平稳的M2增长,年内还有进一步降准0.25-0.5个百分点的可能性。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和本次的降准公告均强调“保持货币供应量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一则,央行在2022年已经依法上缴了所有的历史结存利润,再以此投放基础货币的空间已无。二则,预计2023年海外经济体需求走弱、中国与海外的国际交流增多,货物贸易顺差面临收窄、服务贸易逆差面临扩大,作为基础货币派生渠道之一的外汇占款有回落压力。三则,降准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的成本压力。商业银行净息差在2022年四季度降至1.91%的统计以来低位,今年一季度还面临大量浮动利率按揭贷款的重定价,净息差可能继续下行。合理的净息差有助于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稳定地为实体经济融资提供支持。我们认为,下一次降准在年中流动性紧张节点、MLF到期高峰期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8-12月MLF到期量均在4000亿元以上,进一步降准值得期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