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2023年2月金融和社融数据: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5亿元;M2增速12.9%,同比提高3.7pct、环比提高0.3pct;M1增速5.8%,同比提高1.1pct、环比降低0.9pct。2月新增社融3.16万亿元,同比多增1.95万亿元,余额增速9.9%。
分析与判断:2月信贷“小月不小”,居民低基数贡献多增,企业中长贷持续发力2月信贷投放延续高增,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结构上企业中长贷仍是主要支撑项:1)企业端:2月企业贷款新增1.61万亿元,同比多增3700亿元,其中短期和中长期分别同比多增1674和6048亿元、票据缩量,对应2月转贴现价格一路走高。源于一方面经济复苏主线下,2月PMI改善超预期,信贷需求有支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政策性金融工具撬动基建配套和制造业贷款,仍是2月信贷投放放量的核心动力,银行前期项目储备也较为充分,监管对于信贷投放有“连续性”的引导。2)居民端:2月新增居民贷款2081亿元,同比多增5450亿元,归因虽然有春节假期错位导致的低基数影响,也有一定积极因素。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分别新增1218和863亿元,同比多增4129和1322亿元。从绝对水平来看,地产销售规模虽有回升但改善尚不显著、叠加按揭早偿的影响,居民信心的恢复以及中长贷投放的持续性待观察;但短贷受益于居民消费回暖已有边际改善,1、2月平均投放规模高于前三年同期水平。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和“精准有力”的定调,我们维持此前的判断,预计全年信贷投放总量稳健。
社融高增超预期,信贷、未贴票和政府债贡献增量2月新增社融3.16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95万亿元,增速环比回升0.5pct至9.9%。各部分来看,除了贷款贡献主要增量外(单月社融口径下实体人民币贷款新增1.82万亿元,同比多增9116亿元),表外和政府债融也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2月表外(委托+信托+未贴票)合计负增81亿元,但相较上年同期的-5053亿元缺口有明显收敛,主要是表外票据同比多增4158亿元;政府债融放量净融资8138亿元、同比多增5416亿元,今年政策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也有助于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促进有效需求的恢复。2月M2延续高增;居民储蓄表现强劲2月M2增速12.9%,同环比分别提高3.7pct、0.3pct,仅次于2016年3月高点的13.4%,信贷持续放量强化货币的派生;M1增速5.8%,同比提高1.1pct、环比降低0.9pct,有假期和基数抬升的因素影响;M1M2剪刀差负向走阔。
存款结构来看,2月存款总量新增2.8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5亿元,其中居民和企业存款分别新增7926亿元、1.29万亿元,同比多增1.08和1.15万亿元,而财政存款和非银存款少增,剔除季节因素,也反映了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倾向仍然较强。
投资建议:总体来说,2月信贷和社融景气延续,增量超市场预期,一方面政策引导信贷投放有持续性,基建稳投资以及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宽信用,财政靠前发力也提供增量;另一方面虽然市场对于经济数据的预期存在分歧,但宏观经济是逐步复苏的过程,反映在包括居民短贷边际改善等。板块来看,3月进入年报季,前期业绩快报显示的上市银行整体业绩增速稳健、资产质量向好,目前板块静态PB仍处于0.54倍的低位,伴随后续经济指标确定改善,行业基本面也有望回升,估值空间有望进一步修复。我们维持“推荐”评级,个股层面继续推荐:招商,宁波,成都,杭州,无锡,常熟,青岛银行等。
风险提示1、经济修复幅度和节奏不及预期;2、个别银行的重大经营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