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披露年度报告,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 324.64亿元,同比上升 10.59%;
归母净利润 53.64亿元,同比下降 4.74%;扣非净利润 53.05亿元,同比下降4.48%。对此点评如下:
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1%,燃料成本上升致业绩下降 5%。1)Q4营收、净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达到约 12%。公司第四季度主营收入 100.1亿元,同比上升 11.9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18.0亿元,同比上升 12.08%。2)水泥和熟料销量保持稳定,骨料、混凝土销量分别增长 52%和 96%。2021年,公司实现水泥和熟料销售总量 7527万吨,较上年下滑 0.96%;骨料销量 3497万吨,同比增长 51.71%;环保业务处置总量 328万吨,同比增长 11.56%;商品混凝土销量 905万方,同比增长 96.49%。至 2021年底,公司在中国 14省市及海外八国拥有水泥粉磨产能 1.16亿吨/年(全球产能第 7)、商品混凝土 4380万方/年、骨料 1.54亿吨/年(中国第二)、水泥包装袋 7亿只/年及废弃物处置553万吨/年的总体产能。3)毛利率、净利率分别达 34%、18%,同比下滑 6.5pct、3.2pct,主要系燃料成本上升所致。2021年公司单吨水泥价格、成本预计为343元、218元,同比分别上升 4%和 10%;2021年公司水泥、熟料的燃料和动力成本分别上升 22%和 53%,2021年秦皇岛港动力末煤(Q5500)均价同比上升 50%达 857元/吨。
公司加速实施一体化布局,产能规模快速扩张,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1)水泥业务方面,年内成功完成赞比亚和马拉维水泥并购资产的交割,新增水泥产能 175万吨;完成坦桑尼亚马文尼工厂磨线改造;尼泊尔纳拉亚尼 28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克服重重困难于 2022年 1月 8日点火投产。2)骨料业务方面,昭通、赤壁交投二期、鹤峰等 12条骨料生产线投产,阳新亿吨机制砂项目等 10个在建骨料项目稳步推进中,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骨料产能可达 2.7亿吨/年,将会显著提升公司的竞争实力。混凝土一体化业务快速布局,赤壁、郴州、水城、昭通等 20个混凝土一体化站点已建成投产;完成岳阳、荆州粉磨站+混凝土一体化整合;坚定落实沿江一体化战略,在常州项目落地仿宋 的基础上又新增 2个站点,合计新增混凝土产能 1670万方/年。3)环保业务方面,十堰生活垃圾二期成功扩建;山南生活垃圾二期、重庆双桥危废、日喀则危废等项目获得环评批复。迅速启动替代燃料项目,完成标准化设计,取得16个项目环评批复,桑植、迪庆、东川、房县等 10余个项目进入土建工程施工。5)新兴产业方面,株洲环保砖、剑川环保砖生产线投产,新增产能 1.8亿块。完成海南第一家加气块砖/板工厂收购工作并顺利实现交接,郧县加气块生产线顺利投产,新增产能 85万方/年。长阳陶粒、襄阳石灰、万源石灰项目已顺利投产,新增产能 39万吨/年。6)资源获取方面,年内新增资源 14.9亿吨,公司已获得采矿许可证的资源储量总量达到 36亿吨。
B 转 H 股上市提升竞争力;倍增计划稳步推进,2022年计划资本开支约 122亿元,同比增长约 70%。3月 28日,公司 7.35亿股境内上市外资股(B 股),正式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这也是沪市首家 B 转 H 案例。此举将改变公司 B 股交易不活跃的现状,加速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提升公司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2022年,受益于一体化运作及国际化发展,预计水泥、骨料、混凝土产能扩大,公司进入高速增长期。根据公司制定的倍增发展规划,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投资近 600亿元持续升级水泥、骨料、混凝土、新材料、环保等业务板块,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2021年,公司资本支出约 71.6亿元,较 2020年增长近68%。2022年,公司计划资本支出约 122亿元,快速推进公司发展战略的落地。
投资建议:成本上升致业绩增速下滑,高资本开支加速产能布局,维持增持评级。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5、72、81亿元,同比增长22%、11%、12%,对应市盈率 6、5、5倍。公司加速实施一体化战略,产能规模快速扩张,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B 转 H 股上升提升竞争力;倍增计划稳步推进,2022年计划资本开支约 122亿元,同比增长约 70%。
风险提示:水泥价格下跌幅度或超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超预期;下游需求或低于预期;环保政策或出现反复;行业竞争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