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中国制造品质升级、2月 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纲要》提及目标到 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其中第十二条提出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提高机械、电子、汽车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品质升级。
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机器人行业发展将提速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 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 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机器人+”,类比之前“互联网+”、“新能源+”,战略意义重大! AI 行业发展有望提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未来可期近期微软向 ChatGPT 开发者 OpenAI 追加投资数十亿美元,OpenAI 推出ChatGPT 付费订阅版,谷歌开始测试 ChatGPT 竞品 Bard,百度宣布 ChatGPT 项目“文心一言”将于 3月完成内测,并面向公众开放。我们认为 ChatGPT 作为AIGC 领域顶尖的模型,有望对现有生产力工具进行变革,其商业化有望加速推动语言 AI 及 AI 领域整体的显著进步。人机交互系统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语音语义分析作为人机交互核心途径,可帮助机器人具备听、说、理解和思考的能力。伴随人机交互技术逐渐成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未来可期。
机器人行业有望受益制造业复苏、机器替人、国产替代2023年制造业复苏:回顾历史,制造业景气度呈现 3~4年周期波动,上行周期约 22~25个月,下行周期约 17~18个月。目前本轮制造业景气度及库存周期均处于筑底阶段,其中制造业下行周期已超 1年,库存周期正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预计 2023年制造业有望迎来复苏。
机器替人:目前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减少、制造业用工成本增加,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 85万人,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制造业发展压力增大,机器替人大势所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 12月国内机器人产量约 4万套,同比下滑 9.5%;2022年 1-12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 44.3套,同比下降4.8%,2023年 1月制造业 PMI 50.1%,重回枯荣线以上,伴随疫情缓和,2023年受益制造业复苏,发展将提速!国产替代:根据 MIR 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内资厂商市场份额约 36%,较 2021年前三季度比例提升约 4个百分点。国产品牌如埃斯顿、汇川技术市占率提升,2022Q1-Q3分别为 6%、5%。
投资建议政策与周期共振下,预计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重点推荐“机器人+”中核心零部件标的双环传动(RV 减速器)、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埃斯顿(工业机器人龙头、运控)、博众精工(3C 自动化设备、电控、机器视觉),看好汇川技术(SCARA 机器人、工控)、禾川技术(PLC)、鸣志电器、拓斯达、亿嘉和(特种机器人)、博实股份(高温炉前作业、工业机器人)、景业智能(核电机器人)、凯尔达(焊接机器人)、晶品特装(军用机器人)等。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低于预期风险;部分核心部件进口受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