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公司公告2021年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2.54亿元,同比增长42.84%,实现归母净利润4.39亿元,同比增长1.31%。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10股派1元(含税),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平安观点:司公司2021年营收高速增长,归母净利润当期承压。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2.54亿元,同比增长42.84%,营收实现高速增长。其中,汽车综合诊断产品业务收入为11.97亿元,同比增长28.64%;TPMS产品业务收入为4.17亿元,同比增长51.30%;软件升级服务业务收入为3.01亿元,同比增长44.42%;ADAS产品业务收入为2.29亿元,同比增长105.46%。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39亿元,同比增长1.31%,归母净利润平稳增长。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国际运费及现货的价格上涨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若剔除上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19%。
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期间费用率同比提高,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57.65%,根据2021年11月财政部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问答对2020年度进行追溯调整后,2020年毛利率为62.83%,2021年毛利率同比下降5.18个百分点,主要也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国际运费及现货的价格上涨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若剔除上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63.75%,毛利率水平相比上年同期保持稳定。
公司2021年期间费用率为45.50%,同比提高6.70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研发费用率同比提高4.20个百分点。2021年,公司持续加大在新能源化及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金额为5.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4.10%;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为23.19%,同比提高5.20个百分点。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的持续加强,为公司保持核心技术领先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核心产品持续迭代,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汽车综合诊断产品、TPMS产品、软件云服务产品、ADAS产品、以及新能源产品。2021年,公司核心产品迭代持续取得积极进展。在汽车综合诊断产品方面,公司在全球发布了新一代中端诊断平板MS906Pro、MS906Pro-TS、EliteII,硬件性能大幅度提升。在TPMS产品方面,公司发布第一代胎纹检测仪:TBE200、TBE100,采用激光测量技术,测量精度可达0.1mm。在ADAS产品方面,公司的ADAS校准软件实现了全球2021及2022年款部分新车型的覆盖,实现全球车系覆盖率95%以上,为行业内最新最全的ADAS标定系统;研发ADAS校准与四轮定位二合一设备IA900,大幅提高四轮定位与标定的效率和准确度。在软件云服务产品方面,公司持续更新Toyota、VW、Bez、Audi、Nissa、Hyudai&Kia、GM、PSA、Hoda、Ford、BMW、BYD、长城、路虎、上汽大众等品牌最新年款的车型覆盖,在新能源方面完成了Tesla覆盖支持。在新能源产品方面,公司推出已通过欧标测试认证的Maxicharger系列交流桩产品,公司的充电桩产品在海外一经推出便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交流桩产品自2021年底开始销售以来,陆续拿到英国、新加坡、法国、荷兰、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国订单并逐步进行交付。公司新能源产品将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新引擎。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司的2021年年报,我们调整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3亿元(前值为7.42亿元)、7.19亿元(前值为10.69亿元)、9.55亿元(新增),EPS分别为1.18元、1.59元和2.12元,对应4月26日收盘价的PE分别约为23.6、17.5、13.2倍。公司是全球汽车智能诊断行业龙头,跟博世、实耐宝同属于全球汽车智能诊断行业第一梯队。公司把握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在产品线方面积极拓展,汽车智能诊断工具、TPMS产品、ADAS产品、软件云服务和新能源产品等多条产品线均面临发展机遇。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已初步建立了全球化的营销网络。我们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迭代不及预期。产品迭代能力强是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保持产品竞争优势的关键。如果未来公司产品迭代不及预期,则将产生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的风险,公司未来发展将受到影响。(2)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目前,公司销售网络已覆盖北美、欧洲、中国、亚太、南美、IMEA(印度、中东、非洲)等全球70多个国家或地区,初步形成了一体化全球营销网络。但如果公司新开拓地区的市场发展不及预期,则将影响公司全球化营销体系的拓展。(3)新能源产品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紧跟汽车产业新能源化的发展趋势,公司推出了针对新能源市场的“诊检充储”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如果公司新能源产品未来的市场接受度低于预期,则公司新能源产品业务将存在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