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周思考:“势”带来的超预期成长。“势”,本义为力量惯性趋向,既是一种力量,也是一个方向。对于“势”的运用,常见有三种:顺势而为,借势而上,造势而动。其中,顺势讲究大势所趋,借势讲究以逸待劳,造势讲究化被动为主动。在白酒行业中,一些超预期成长往往与其背后的“势”密不可分。
酱酒造势,浓香顺势。由于历史发展原因,中国白酒市场几乎由浓香一股独大,在品牌力决定价位的基础上,行业格局相对固化,价格的提升往往由各价位带的龙头引领,并且由品牌提价倒逼批价,而消费者及渠道的预期变化又会影响提价效率。借由茅台价格对行业天花板的不断突破,2020年酱酒呈现出繁荣之势,在自高向低的定价下沉逻辑下,助推了消费升级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次高端价位的扩容与做实。我们可以看到,在酱酒的造势下,浓香名酒及其他香型同样受益,在顺势中实现了价量齐升,以及规模上的更快突破。
全国品牌造势,地产酒顺势。以安徽市场为例,一直以来当地的消费价位偏低,且地产酒在渠道掌控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向来有“东不入皖”的说法。但伴随消费升级,地产酒在品牌力上的不足开始显现,当消费到次高端价位时,消费者更愿意尝试全国品牌,因而催生了全国性次高端产品在安徽市场的强势进入。在省内外品牌的共同培育下,当地次高端需求被逐步放大,地产酒龙头也顺势实现产品结构上的进一步提升,其身后的二线区域品牌也跟随向上。
高端顺势,次高端借势。随着高端消费群体个性化、香型多元化需求的表达,近几年来出现了不少千元价位带的进入者。价格决定高度,每一个品牌在高端价位上的表现也传递出其未来成长的可能性,进而实现品牌力的向下辐射,增加次高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两年内参对于酒鬼、青花30复兴版对于青花20均有如此效应,自上而下形成拉力,实现更快的全国化布局。
站在当下,虽然有些“势”在行业逆周期中出现了衰弱,但其发展的方向仍是明确的,我们认为随着外部环境的持续向好、高端价格的进一步向上、酱酒库存的出清,行业有望逐步走入顺周期发展,上述底层逻辑依旧存在,我们对短期存在业绩压力的全国次高端品牌并不悲观,方向比节奏更重要,长期空间所带来的弹性仍具有超预期可能。
市场行情回顾:2023年1月9日到2023年1月13日,沪深300上涨2.3%,成长好于价值,SW高市盈率指数周上涨0.3%、月上涨4.1%。
截止2023年1月13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7886.1亿元,周成交净买入440.0亿元,其中食饮行业周净买入69.76亿元。本周SW食品饮料上涨4.1%,跑赢沪深300指数1.7pct。分子行业来看,白酒上涨4.9%,周成交额环比+23.1%;啤酒上涨3.4%,周成交额环比+25.7%;乳制品上涨2.7%,周成交额环比+2.4%;休闲食品上涨1.0%,周成交额环比+23.1%;预加工食品下跌0.2%,周成交额环比+0.6%;调味品上涨3.2%,周成交额持平。
风险因素:新冠疫情反复、食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