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于2022年4月25日收盘后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
点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受到多因素影响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4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4.39亿元,同比增长1.31%。剔除人民币升值、国际运费及现货的价格上涨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后,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0.92pct,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19%。分产品看:1)汽车综合诊断产品实现收入11.97亿元,同比增长28.64%;2)TPMS产品实现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51.30%;3)软件升级服务实现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44.42%;4)ADAS产品实现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105.46%;5)其他产品:实现收入0.80亿元,同比增长,主要系新上市电池检测产品实现销售突破。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战略布局,加速汽车后市场新业务孵化2021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2.38、2.42、4.83亿元;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54%、10.76%、21.43%。研发方面,公司高度重视汽车行业数字化、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持续加大在战略性领域和关键性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截至2021年底,公司研发人员达112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67.23%(不含生产人员);累计申请境内外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计1805件,获得1192件。营销方面,公司在全球范围紧抓视频直播契机,推动公司全方位数字化营销变革,主题涵盖第二品牌OTOFIX、ADAS标定设备等,有效提升产品销量。高度重视新能源化机遇,依托原有技术资源优势进行快速布局2021年初以来,公司持续大力引进新能源行业技术及销售人才,欧洲新能源销售人员数量增加至88人,新能源事业部研发人员共计180人。同时,公司引入创业合伙人持股平台,向对新能源业务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价值贡献者倾斜分享。
在产品端,公司持续拓展综合诊断产品对新能源车型的覆盖,同时针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诊断维修需求,布局了UtraEV系列涵盖诊断、检测、维修的完整新能源工具链产品。此外,公司推出已通过欧标测试认证的Maxicharger系列交流桩产品,已陆续拿到英国、新加坡、法国、荷兰、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国订单并逐步进行交付。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在全球汽车产业大变革的背景下,公司前瞻布局,发布新能源战略,不断推出纵向与横向产品,未来持续成长空间广阔。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31.59、42.79、56.8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42、7.43、9.97亿元,EPS为1.20、1.65、2.21元/股,对应PE为23.18、16.92、12.61倍。上市以来公司PE主要运行在30-90倍之间,目前计算机(申万)指数的PETTM为36.3倍,考虑到近期市场估值的调整,下调公司2022年的目标PE至50倍,对应目标价为60.00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知识产权纠纷;国内市场拓展进度低于预期;新能源战略推进不及预期;汽车后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