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2023年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投资策略:创新为矛,景气为盾

来源:东海证券 作者:周啸宇 2022-12-29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行业整体判断:建议从中短期的产业链利润分配及技术迭代把握明年光伏投资机会。

产业链:1)硅料价格下行,产业链整体利润分配回归较合理区间,预计一体化组件龙头将持续受益;2)产业利润再分配下,下游辅材端利润修复预期出现;3)产业链供需上下游不断变化,产业链瓶颈环节有望收获超额利润。

需求端:1)国内:双碳政策下,大基地及整县推进政策并行,支撑光伏装机基本面。一旦终端成本下降至合理区间,预计装机量将会显著抬升;2)海外:受能源转型及俄乌冲突影响,以欧洲为代表实现装机量大幅上升。预计未来美国、南美、印度等地区的光伏装机将不断上升。

技术迭代:随着行业降本增效不断推进,N型技术迭代为日趋同质化的行业带来新机会,着重关注以下细分成长环节:1)N型设备路径分歧加剧,建议重点关注TOPCon、HJT设备以及激光设备;2)N型组件渗透率提升下,辅材技术革新,建议重点关注受制于POE粒子供需缺口的POE胶膜龙头。硅料产能落地,上游价格加速下降。硅业分会数据显示,8月起硅料产量显现了全面增长态势,10月硅料产量约8.65万吨,同比+105.95%,环比+13.07%。预计2022年底全球硅料名义产能达到120万吨,同比增长约45%。

从总产能来看,明年年底多晶硅供应不足将彻底解决。随着供需缺口改善,11月底开始硅料价格出现明显松动的趋势,目前硅料价格加速下降,周均跌幅由3%上升至8%左右。硅片价格遭遇踩踏,周均跌幅高于10%。

下游成本降低快于预期,有望迎来盈利修复。目前硅料占据行业约70%利润,占据组件约42%成本。硅料降价为下游提供了盈利空间,预计电池、组件、辅材端有望实现业绩回暖。22年底及23Q1,双碳政策及并网要求下,装机量有望上升。受硅料降价预期,终端观望情绪浓厚,22年底装机需求部分受到抑制。

继10月装机回落至5.64GW后,11月装机7.47GW.组件降价下需求略微反弹。

根据历史数据以及测算结果,以100MW、年利用小时数1250、1400、1600三类地区下,BOS成本2元/瓦的保守情况来看,以双面单晶PERC为基准的组件价格滑落至1.8元/瓦左右时,进入全国普遍的集中式项目IRR较理想范围,预计将迎来逐步放量。结合前几年年底装机量态势来看,今年国内装机量仍有约78.5GW。如若终端博弈进程较慢,装机热潮顺延至23Q1,行业仍将受益。明年,随着终端成本有望下降,带动终端装机量提升。根据全球发电增速以及相应的光伏发电量增量测算,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达到247GW左右,2023年装机有望实现319.7GW。

国内市场增长引领全球,大基地、工商业分布式有望持续发力。22年预计国内光伏装机达到78.5GW左右,增速42.1%。从结构来看,2022Q1-Q3装机量中,工商业分布式异军突起,而集中式大基地等工程将保障装机量后续发力。硅料价格拐点出现,大量利润空间释放。根据硅料价格2023年底降至100元/千克、125元/千克、150元/千克三种情况推算,硅料价格下降预计有望释放0.4元/瓦以上的利润。

下游利润再分配,光伏设备产产业链内部有望受益。硅料释放利润将被产业链内部(硅片、电池、组件为主)以及终端(电力运营、EPC、储能等)分配。目前终端博弈仍在持续,降价模型预计分为两种:1)硅料价格大幅下降,带动组件价格下降,终端需求大增;2)终端需求持续不振,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倒逼硅料价格下降。根据目前价格观测以及对于未来几年需求增量的测算,我们预计实际降价情形符合模型1,此时受益于需求驱动,产业链内部有望获得利润分配良性改善。供需格局调整下,组件盈利修复,一体化组件厂商受益拥有高确定性。1)硅片:今年是扩产大年,受硅料放量影响,产量大幅提升,价格承压下利润空间预计逐步收窄;2)电池片:受技术路径分歧影响,电池片扩产较低,叠加通威自用比例提升影响,近期价格大幅上涨,预计超额利润空间仍将维持,23H2产能扩产配合技术路径争议减弱,利润或将收窄;3)组件:目前受终端及硅料双重压力,组件利润承压最大。预计随着硅料降价以及电池片产能释放,23H2有望盈利扭转。

根据上述推定测算,一体化厂商预计存在0.1元/瓦以上增利空间。一体化龙头格局稳固,有望充分受益。TOPCon溢价决定因素:功率提升带来BOS成本摊薄、低衰减性带来的发电收益上升以及N型其他特性带来的收益上升。以100MW、年利用小时数1250、IRR6.97%的模型为依据进行测算,BOS降本溢价约为0.04元/瓦,普遍得到兑现;低衰减溢价约为0.056元/瓦,大致兑现;N型其他特性带来发电增益约为2%-5%,溢价兑现较难,大致在0.039-0.125元/瓦之间兑现。

TOPCon溢价大致在0.135-0.221元/瓦之间。结合TOPCon组件成本提升在0.04-0.05元/瓦,预计组件厂商TOPCon有望实现单位净利0.085-0.171元/瓦的提升。同时在品牌、渠道方面具有优势的组件厂商,存在着溢价兑现优势。TOPCon大势所趋,明年扩产高增速。2023年从降本增效来实现市场化的角度考虑,TOPCon占据相对优势。据统计,目前TOPCon规划产能总计约306GW,22年底约84GW名义产能,23年底预计达到224GW,同比+166.7%;目前HJT规划产能总计约137GW,22年底约14GW名义产能,23年底预计达到37GW。

一体化龙头抢先布局,预计将享受红利。TOPCon布局以龙头为主,其中晶科能源率先布局35GW,2022年底实现24GW;天合光能布局33GW产能,预计2023Q1实现10GW,2023年底实现30GW;晶澳科技布局26.5GW,预计年底落地16GW。HJT方面,产业布局仍以新进入者为主,其降本增效能力仍有待观察。行业扩产下,设备营收大幅上升。行业扩产是设备订单量的基础,今年设备企业营收同比大幅增长,环比不断上升。同时大部分企业订单在握,其中奥特维公开订单21亿元,迈为中标多家HJT电池产线。预计随着订单出货并受到下游确认,设备企业营收将进一步打开。

技术迭代下,技术领先厂商享受技术红利及产线更新需求。PERC设备技术扩散后,N型设备红利再次出现。近三季度,设备毛利率及净利率整体上升。龙头企业毛利率、净利率均高于行业平均。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晶澳科技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