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成品率提升领域的全流程覆盖厂商, 是国内少数国内极少数能够在成品率提升领域提供全流程覆盖产品及服务的企业。 公司客户涵盖三星电子、 SK海力士等 IDM 厂商, 华虹集团、 粤芯半导体、 合肥晶合、 长鑫存储等 Foundry厂商以及平头哥半导体等 Fabless 厂商。 目前主要提供软件技术开发、 软件工具授权、 测试机及配件三大业务, 2021年收入占比分别为 22%、 27%、 51%。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2019-2022Q3, 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0.66/1.24/1.98/1.76亿元, 2019-2021年 CAGR 为 73.1%。 2019-2022Q3, 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0.19/0.50/0.64/0.34亿元, 2019-2021年 CAGR 为 81.6%。
WAT 设备已实现高质量国产替代, 已导入多家大晶圆厂, 未来市占率会持续提升。 据公司测算, 通常晶圆制造厂每新增产能 1千-2千片/月时, 需采购 1台 WAT 测试机。 根据 IC insights, 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新增晶圆产能约为 475千片/月(折合 8寸晶圆), 根据每台 WAT 测试机对应 2千片/月、 假设以每台测试机的平均售价为 400万元计算, 则 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新增产能所需 WAT 测试机的总体规模约为 9.5亿元。 随着中国大陆地区晶圆厂建设的提速及总体产能规模的快速扩张, 未来大陆地区 WAT 测试机的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公司 WAT 设备 2020年量产, 量产之前 Keysight 垄断了国内 WAT测试设备 90%以上的市场。 公司 WAT 测试设备已经实现了高质量的国产替代, 目前已经通过华虹集团、 粤芯半导体、 合肥晶合、 长鑫存储等多家知名集成电路企业的验证, 已被部分晶圆厂部署于量产产线上使用。 未来国产化替代背景叠加地域优势会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占率。
测试芯片设计 EDA 工具在市场竞争力较强, 数据分析软件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增长点。公司主要提供 Smtcell、TCMagic、ICSpider、ATCompiler、Dense Array、 DataExp 以及电路 IP 等 EDA 软件工具。 与 SmtCell、 TCMagic等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软件主要为 Synopsys 的 Laker(Custom Compiler) 及Cadence 的 Virtuoso、 PAS 及 SKILL 等工具。 公司产品更加聚焦于测试芯片的设计, 能够较好地满足客户对于测试芯片的设计需求; ATCompiler、 DenseArray 等高密度测试芯片设计工具在市场上不存在直接的竞争产品; DataExp是公司基于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建立的数据分析平台, 公司持续迭代升级, 目前公司新一代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包括了半导体通用数据分析软件、 良率分析及管理系统、 WAT 测试数据分析软件等。 通用数据软件的主要竞品为 SAS公司的 Jmp 软件,良率分析及管理系统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Synopsys 于 2021年 6月宣布收购的 BISTel、 NI 于 2020年度收购的 Optimal+、 Synopsys 的 Odyssey、 PDF Solutions 的 Exensio 等。 与竞争对手相比, 公司的数据分析软件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但随着数据分析软件类型持续丰富, 潜在客户已经从晶圆制造商拓展到了芯片设计公司, 已经获得了来自于平头哥半导体、 合肥晶合等企业的订单。 未来随着公司数据分析平台的进一步完善, 数据分析软件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增长点。
软件技术开发业务引流, 实现业务协同发展。 不断向先进工艺节点迭代演进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随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 先进工艺产线建设加速, 公司软件技术开发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软件技术开发服务的主要竞争对手为 PDF Solutions。 PDF Solutions 不单独授权 EDA设计工具。 而公司的商业模式更加灵活, 公司以软件技术开发服务作为引流业务, 开放软件工具授权、 测试设备等的售卖, 这种业务模式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更加容易获得下游客户的青睐。 公司已经获得了大陆地区包括华虹集团、 长鑫存储、 粤芯半导体、 合肥晶合等一流晶圆制造商的认可, 与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此外, 公司的 EDA 工具还被三星电子用于其研发部门的工艺技术开发。
盈利预测、 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预计 2022-2024年, 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63/6.37/10.02亿 元 , 同 比 83.2% 、 75.4% 、 57.5%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01/1.81/2.95亿元,同比增长 58.6%、79.2%、63.0%,对应 EPS 为 0.51/0.91/1.48元。以 2022年 12月 16日收盘价 93.1元计算,2022-2024年 PE 分别为 184.2X、102.8X、 63.1X, 2022-2024年 PS 分别为 51.3X、 29.3X、 18.6X。 考虑到公司是国内极少数能够在成品率提升领域提供全流程覆盖产品及服务的企业, 生态完善, EDA 软件业务与硬件业务协同发展, 未来国产替代背景下, 市场空间会持续增长。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 评级。
风险提示: 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 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 软件业务进展及客户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