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表现:国内疫情扰动,短期业绩承压2022 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 亿元,同比增长1.88%;归母净利润4000 万元,同比下降53.67%;扣非归母净利润2566 万元,同比下降55.60%。扣非归母净利率11.62%,同比下降15.03pct。
2022 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 亿元,同比增长17.04%;归母净利润3053万元,同比下降41.52%;扣非归母净利润2065 万元,同比下降28.43%。
成长性分析:平台属性打造核心优势,短期承压,长期看好。
2022 年上半年,在国内多地散发疫情影响下,由于康复就医需求不具紧急性,医疗机构部分订单和采购计划有所延期,使得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另外,公司进一步加强研发和销售投入,使得研发费用、销售费用上升、叠加收到的政府补助减少,导致净利润下降;尽管如此,我们仍持续看好公司作为平台型康复龙头企业,在国内疫情逐步缓解、康复政策落地加速推进下,其长期发展的潜力。
主要体现在:①产品广度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认为,我国康复医疗体系建设仍处于早期快速发展阶段,在企业跑马圈地的大背景下,产品广度在前期开拓空白市场中的重要意义尤为凸显。截至2022H1,公司专利已突破1200 项,并在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形成20 大系列、500 多种相对完整及丰富的产品矩阵,处于市场绝对领先的地位。②销售网络已形成广度和梯度全覆盖:公司在全国31 个省级行政区域拥有500 余家代理商,销售范围覆盖全国300 余个地级行政区,市场区域覆盖率较高,并依据康复政策指引,组建基层医疗事业部,将销售渠道有效下沉,形成了销售网络广度和梯度的全覆盖。③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公司拥有较高毛利率的高端产品如体外冲击波、激光磁场理疗仪、极超短波治疗仪等产品占比稳步提升,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拓宽业务边界(包括产后康复、机器人)、产品技术壁垒得到持续提升。我们认为,随着2022 年疫情的逐步缓解、积压的采购需求逐步释放、2023 年全国15 个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结束并推广到全国,公司短期业绩压力有望得到明显缓解,看好政策利好下叠加平台属性优势,公司长期的发展潜力。
盈利能力分析:短期波动,看好边际修复2022H1 公司销售毛利率67.86%,同比下降1.59pct,销售净利率17.08%,同比下降22.53pct,主要系公司进一步加强研发和销售投入,以及收到的政府补助减少(去年同期政府补助约为3166 万元,本期政府补助约1277 万元,同比减少59.65%)。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加48.82%,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6.22pct,销售费用同比增加39.93%,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8.56pct。经营质量:2022H1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28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9.61%,主要受疫情扰动下,净利润收入减少及存货增加影响(存货周转率同比小幅下降0.08pct)。我们预计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缓解,公司销售收入逐步恢复并摊薄费用,净利率及经营性现金流有望得到较快提升和改善,另外,毛利率在高端产品占比稳步提升下,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认为,随着国家康复政策的加速推进,康复市场需求将会得到快速释放。而公司早期跑马圈地占据的先发优势,叠加公司持续提升的盈利能力,也将助力公司瓜分更多的市场份额。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消散,以及行业的加速发展,2022-2024 年公司收入端有望达到5.75、6.94、8.57 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9.80%、20.77%、23.39%;实现归母净利润1.64、2.17、2.96 亿元,同比增长-18.71%、32.43%、36.39%,对应EPS 为0.82、1.09、1.48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 为35、27 及20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及执行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创新或新产品研发失败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