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北京时间11 月29 日晚,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造完成,进入运营阶段。
本次任务让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在太空“会师”,6 名航天员将同时在轨执行任务,验证空间站支持乘组轮换能力。神舟十五号承担着我国空间站的最后一步建造重任,对我国空间站建造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后,中国空间站将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连胜,研制交付能力持续提升。长征二号F 遥十五运载火箭圆满完成任务,系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52 次发射。执行此次任务的长二F 遥十五火箭在提高可靠性方面进行了26 项技术状态变化和更改,使火箭的可靠性指标提升至0.9895,安全性指标达0.99996。仅在11 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便完成了6 次发射活动,表明航天产业的研制交付能力持续提升,产品可靠性不断增强。
高密度发射任务推动相关卫星系统建设,卫星产业链获益预期增加。2012年以来中国卫星发射数量快速增加,年发射量由2012 年的22 颗,增加到2021 年的94 颗。截止2021 年底,中国共有504 颗卫星在轨运行,其中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数量分别为63 颗、49 颗和265 颗,合计约占在轨卫星总数的70%。卫星应用主要包括通信、导航、遥感三大类。
2020 年,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计划之中,未来我国通信卫星发射频次或将加快。国家当前高度重视航天领域建设工作,航天发射任务日益饱满,预计相关产业链景气度将持续提升。
“二十大”建设航天强国,航天产业高度景气。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与十九大报告中的“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相比,可以看出“航天强国”已经被提升到建设落地阶段,在此之下,我国有望落地更多支持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向航天产业倾斜相对更多的资源,构成航天产业未来五年持续高景气发站的底层逻辑。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