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外交部发表了《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报告表示,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峰会将于12月9日在沙特召开。首届中阿峰会是中阿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将把中阿合作推到一个全新高度。报告指出,“支持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互设分支和开展多领域业务合作。加强双方央行间货币合作,商讨扩大跨境本币结算和互换安排”。
核心观点:跨境支付加速推进,CIPS发展正当时CIPS是跨境人民币支付重要的基础设施。我国的跨境清算体系由CIPS、CNAPS和SWIFT共同构成。其中,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InterbankPaymentSystem,简称CIPS),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开发的独立支付系统,用于为境内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与结算服务。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国际环境不确定性,CIPS发展正当时。
(1)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至3.2%,创历史新高,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紧随美元、欧元和英镑之后。
(2)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催化:2月27日,美国、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发布对俄制裁联合声明:将选定的俄罗斯银行从SWIFT系统中移出;承诺对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实施制裁。制裁短期内对金融体系的巨大影响会促使俄罗斯寻找替代支付系统,我们认为CIPS支付系统是优选方案。同时,多元化跨境支付体系的重要性凸显,促使非欧美国家重新审视金融安全问题,倒逼更多国家加入CIPS体系。
CIPS迎来快速发展阶段:系统于2012年4月12日开始建设,2015年10月8日正式启动。2018年3月26日,CIPS系统(二期)成功投产试运行。
根据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官方披露,2022年前三个季度,CIPS系统累计处理人民币支付业务308.62万笔,金额70.6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21%。截至2022年10月末,CIPS系统覆盖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参与者1353家,其中直接参与者77家;服务遍及全球39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加速落地我国首个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项目落地。9月28日,由“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参与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项目——“货币桥”(m-CBDC-Bridge)正式落地。今年8月15日至9月23日期间,在“货币桥”平台上首次成功完成了基于4个国家或地区央行数字货币的真实交易试点测试。来自4地的20家商业银行基于货币桥平台为其客户完成以跨境贸易为主的多场景支付结算业务。据悉,试点测试中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总额折合人民币8000余万元,实现跨境支付和外汇兑换同步交收业务逾160笔,结算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5亿元。
数字人民币有利于进一步简化跨境支付流程,摆脱对SWIFT的依赖。当前国际清算体系中,跨境支付十分依赖账户:用户需要在银行开立账户,CIPS的直接参与者需要在CIPS开设账户,境外银行需要在境内代理行、境外清算行开设账户等等。然而,央行数字货币却有银行账户松耦合性的特性,即在央行数字货币的实际使用中,数字货币也不需要与相关的银行账户绑定,交易转账也不依赖于银行账户。在央行数字货币的语境下,没有账户的概念,而是只有数字钱包的概念。以DC/EP为例,由于DC/EP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因此境外企业可以注册安装由境内银行开发的央行数字货币钱包,而不需要境外银行的账户参与。当需要进行跨境支付时,由境内银行提供运营服务,直接将资金转入对方钱包,而央行负责日常监管。在此条件下,如果境内外企业不通过SWIFT进行资金归集和集中调拨等跨境支付以及账单收取,那么将摆脱对SWIFT的依赖。
投资建议1)生态运营角度,银行IT厂商迎来系统改造以及场景运营机遇,建议关注合作受益的银行IT厂商,重点推荐宇信科技、长亮科技、神州信息,其他受益厂商包括具备丰富跨境支付解决方案经验及储备的:信雅达、四方精创、天阳科技、京北方、高伟达等;2)硬件钱包角度,金融机具厂商也将迎来大规模改造机遇,受益标的包括楚天龙、优博讯、新大陆、新国都、拉卡拉、广电运通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金融科技创新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