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公司研究 - 正文

光启技术公司动态点评:尖端装备核心供应商,发展前景可观

来源:长城证券 作者:于夕朦 2022-10-27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件:公司于 2022年 10月 26日发布 2022年三季度报,2022年 Q3公司营业收入为 3.68亿元,同比+232.90%;归母净利润为 1.18亿元,同比+314.7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14亿元,同比+405.58%。

业绩增长较快,政策支持与行业景气推动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超材料行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领域的相关业务。公司围绕年初制订的经营目标,落实各项计划,强化生产过程管理,保证各项生产任务稳步有序推进。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35亿元,同比+117.00%,主要系公司超材料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所致;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增长,主要系公司各类超材料产品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持续增加,超材料尖端装备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分产品来看,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包括超材料产品、超材料研发业务、汽车零部件产品、下脚料、租赁等业务。其中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超材料产品。2022年 H1,公司超材料产品实现营收 3.42亿元,同比+144.47%,营收在公司总营业收入中占比达 73.32%,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较去年同期增长 22.28pct,收入结构不断改善;公司研发投入 0.69亿元,同比+65.70%,主要系公司较上年同期本报告期超材料研发项目增加引起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同比+146.23%,主要系公司较上年同期销售回款增加所致。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政府的多项支持,且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对新一代尖端装备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升级换代频率越来越快,公司各类超材料产品的市场需求或将不断增加,公司发展前景可观。

尖端装备核心供应商,超材料领域行业引领者:公司作为我国新一代尖端装备的核心供应商,在我国超材料产业化领域的地位和标杆作用已得到企业界的认可。公司以装备发展需求为牵引,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公司超材料业务板块主要是新一代超材料技术在尖端装备领域的应用,按照使用场景分为航空结构产品与海洋结构产品,按照业务性质又分为超材料研制业务和超材料批产业务。核心竞争力方面,公司掌握新一代超材料技术产品的深度计算、智能制造以及高效测试等核心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率 先完成了从 0到 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开创了超材料的设计、制造、检测的全产业链体系。公司通过专利布局不断巩固自身的创新优势,公司及关联主体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持续排名第一,建立起了强大的专利壁垒优势,为公司长远发展保驾护航。行业方面,超材料作为新一代装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的主流技术,对我国在前沿技术领域尤其是新材料、尖端装备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加快装备现代化,聚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装备发展。公司作为超材料行业引领者,且行业需求有增长趋势,未来公司超材料方面相关的业务或将有长足的发展。

基地建设进展符合预期目标,产能扩大,公司未来订单量或将提升:2021年 3月,公司顺德产业基地项目(709基地)一期生产部分率先竣工并投入使用,可年产 4万公斤超材料产品。2022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在产业链体系的关键环节取得了多项突破, 在报告期内完成了 709基地一期的工厂智能化升级;公司全资孙公司顺德光启于 2022年 6月通过挂牌出让方式竞得二期 107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于 7月 5日签订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709基地二期建设将开始步入快车道。公司全资子公司光启尖端于 2022年 1月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超材料领域最大的单一产品单一合同订单,金额近 20亿元,标志着中国的超材料装备产品已正式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的阶段。2022年 9月 28日,公司收到子公司光启尖端的通知,光启尖端与客户签订了 2.55亿元的超材料产品的批产合同,其中金额为 1.49亿元的超材料产品不在已披露的超过 12亿元订货需求范围内,属于新增的订单。公司积极建设基地提升产能,有利于未来公司提高超材料产品的订单量,未来公司超材料行业相关业务规模或将增大。

公司积极开展股权激励,吸收保留专业技术人才:2022年报告期内,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大幅增加,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公司通过与各大院校、人才市场开展对口合作,严格落实激励与考核标准,畅通人才成长晋升通道,建立健全适合公司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制度,来应对人才紧缺风险。此外,公司积极开展实施股权激励,于 2021年 3月 1日向 120名核心骨干员工授予合计 898万份股票期权,分三期行权,自授予之日起 12个月、24个月和 36个月后分别可行权 33%、33%和 34%,截至 2022年 6月30日,就本股票期权权益工具确认累计费用 9,344,833.87元。公司积极开展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吸收和保留人才,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2年 至 2024年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12.69/16.94/21.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2/4.98/6.46亿元,EPS 分别为 0.17/0.23/0.30元,对应 PE 分别为 101/75/58倍,首次给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疫情形势反复;毛利率下滑;

产能提升不及预期。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